下一代網與下一代服務
雷震洲
2003/02/24
編者按:未來通信網絡技術走向何方?下一代服務有哪些內容?電信網將依靠哪些業(yè)務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些問題是當前通信業(yè)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近日,應本報網絡趨勢研究院邀請,著名通信技術專家、原信息產業(yè)部電信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本報高級顧問雷震洲先生為本報全體編輯、記者作了題為《下一代網與下一代服務》的精彩報告。報告從全球視角,結合中國通信網實際,精辟地論述了通信網絡未來發(fā)展趨勢和熱門技術,就下一代服務可能出現的新內容、新增點進行了全面預測。現將雷先生的報告摘要發(fā)表,希望能對廣大讀者學習研究未來網絡走勢提供幫助。

世界電信業(yè)現在處于發(fā)展的低谷,如果電信行業(yè)發(fā)展已經走向盡頭,就沒有必要再發(fā)展下一代網。所以,研究和開發(fā)下一代網的一個很大前提就是電信業(yè)在普遍低迷的形勢之下,能否重振雄風。
發(fā)展的必然性
判斷電信業(yè)能否重新振興,我們不能只看到股市的波動、裁員等情況,而應從大處著眼。我個人認為,電信業(yè)的重新振興是必然的,這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類正在經歷一場信息革命。信息革命的目的,就是完成工業(yè)化向信息化的過渡,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場信息革命,將改變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社會方式、生活方式,同時帶動其它行業(yè)的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國家,如中國,要用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而電信業(yè)是信息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電信業(yè)從低迷無法走向振興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我們一定要堅定重振的信念。
第二,信息革命是經濟領域的革命,同樣也會受到挫折。對于移動通信的發(fā)展,幾乎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公司,對于發(fā)展的估計和預測都過于保守。美國人曾經檢討自己在20世紀80年代的最大失誤就是沒有看好移動通信所具有的巨大市場。日本在發(fā)展移動通信方面,由于采用了孤島式的標準,在國際市場喪失了自己的競爭力。發(fā)展到寬帶時代,又犯了冒進的錯誤,產生了泡沫。在認識到錯誤后,我們正在積極地進行調整。相信經過調整,電信業(yè)必然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走出發(fā)展的低谷。
第三,從行業(yè)的角度來看,上一個世紀是電話的時代,21世紀將是信息的時代、數據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信息科學技術和知識成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資源和基礎要素。我們將開發(fā)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金融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基礎教育方式以及效率方式等等。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變化過程中,電信業(yè)一定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第四,數字鴻溝的存在,使得我們要努力消除鴻溝,這時便產生了市場。據國際電聯統(tǒng)計,到2001年,占全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者占了電話線的55%,占互聯網用戶的74%。從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數字鴻溝的存在。特別是互聯網的鴻溝尤其巨大。要消除這個鴻溝,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行的,而要靠發(fā)展經濟,發(fā)展電信產業(yè),發(fā)展電信網絡,通過不斷的市場擴張消除鴻溝。
第五,人類的文明史告訴我們,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在以信息為核心、信息網絡化的大趨勢下,人類的許多美好追求都反映在網絡服務和應用上。網絡服務和應用在21世紀必將是千姿百態(tài)和極大豐富的。要滿足人類不斷發(fā)展、不斷變化的要求,離不開電信業(yè)的發(fā)展。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電信業(yè)現在的低迷是暫時的,重新振興是必然的。信息產業(yè)包括電信業(yè)仍是世界經濟的新增長點,將會是21世紀融合度最高、潛力最大、增幅最大、發(fā)展最快、影響最深的產業(yè)。
另外,電信業(yè)的轉機正在到來,這體現在不同的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所呈現的良好的態(tài)勢上。美國的經濟由于消費的驅動自2002年第三季度以來開始出現回升趨勢。預計2001~2005年美國經濟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4.2%。美國經濟的回升將對美國電信業(yè)產生積極的影響。主要發(fā)展領域是無線通信和互聯網,預計到2005年美國有25%的互聯網接入將通過移動電話來實現。日本的經濟將在2003年第三季度出現轉機。預計在2002~2006年,日本電信業(yè)的復合年增長率為6.71%。到2005年,日本的互聯網用戶數將從2000年的4500萬(普及率為35%)增長到1億(普及率為79%),數據業(yè)務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24%,到2006年,將占國內主線收入的23%。印度的經濟改革對電信業(yè)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預計印度電信業(yè)在2002~200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3.42%,這也是兩位數的增長。
現在,世界電信業(yè)正經歷著歷史性的變化。在21世紀前10年發(fā)生的“三個超過”向我們充分展示了這個歷史性的變化。
第一個超過是數據超過話音,這指的是網上流量,反映了這個時代對信息的需求。美國在2001年,IP數據業(yè)務以及傳統(tǒng)的數據業(yè)務量的總和已經超過了話音業(yè)務;預計到2004年,話音業(yè)務將會下降到8%,其它的全部是數據業(yè)務。流量的超過將不是小范圍而是大幅度的超過。美國的AT&T公司在2000年,數據業(yè)務量就已經超過了話音業(yè)務;到2004年,數據業(yè)務將占90%以上。
第二個超過是移動超過固定,這指的是用戶數,反映的是人對個性化的需求,F在全球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的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固話用戶,全球總的移動用戶數已經過10億,預測移動用戶數達到25億后才會趨于平緩飽和狀態(tài)。
第三是發(fā)展中國家市場超過發(fā)達國家市場,市場的重心發(fā)生轉移。在固定網市場上,發(fā)展中國家市場超過發(fā)達國家市場的交叉點早在1992年就出現了。2000年,每新裝4條線中發(fā)展中國家占3條。僅中國在2000年新安裝的固定用戶線(3500萬條)就超過了1999年與2000年合計的全部發(fā)達國家新裝固定用戶線的數目。這充分反映了市場的轉移。在2002年里,發(fā)展中國家新增的移動電話用戶數可能會比發(fā)達國家多。對互聯網用戶而言,此交叉點也可能發(fā)生在這10年中期的某個時候。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知,從事下一代網的研究和開發(fā),是電信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F在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在積極進行著下一代網的研究和開發(fā)工作。
把握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
在這個歷史性的變化過程中,電信業(yè)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何在?我個人認為,要很好地把握“五個化”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
第一是普及化。普及化就是以合理的價格將各種服務提供給廣大用戶,使得不管是住在城市,還是住在偏僻農村的各階層的人們都用得上、用得起。所謂用得上就是解決普遍接入的問題,用得起就是解決普遍服務的問題?s小數字鴻溝,靠的就是普及化。
第二是多媒體化。多媒體化就是向用戶廣泛提供聲、圖、文并茂的交互式的通信和信息服務。多媒體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多媒體化也是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多媒體通信系統(tǒng)、多媒體信息服務系統(tǒng)等。三網融合的目標之一就是建立多媒體化的網絡。多媒體化正在生產、管理、教育、科研、醫(yī)療、娛樂等領域被廣泛應用,成為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增長點。
第三是多樣化。多樣化就是在網絡服務平臺上開發(fā)能適應社會各界、千姿百態(tài)的大量應用,開創(chuàng)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貿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醫(yī)療保健方式、消費與生活方式。
第四是個性化。個性化就是按個人意愿向用戶提供“隨時隨地隨意”的服務。隨著技術進步,隨著基礎設施越來越多、越來越智能,隨著競爭的升華,個性化越來越重要。將來,用戶會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這些個性特征將會由一系列的變量來體現。比如:需要的QoS值、需要的帶寬、需要的安全信用等等。從今天來看,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通信,就是要實現全球無縫覆蓋、全天候服務;通過個人號碼提供最大可能的移動性;提供具有友好用戶界面的交互性;按照個人的需要、意愿以及支付能力來選擇帶寬、服務項目、服務質量、安全性和資費。
第五是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導致人類關系全球化,人類關系全球化必然帶來通信全球化。全球化就是增加國際業(yè)務量,擴大國際合作,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使其具備了提供全球性業(yè)務的能力,以便適應將來的多邊貿易體制,F在中國電信正在走向世界,這是必然趨勢。
如果下一代網、下一代服務的研究和開發(fā)不能很好地把握以上“五個化”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就不可能成功。
NGN的由來
現在,世界上對下一代網仍具有不同的認識。NGN的提出,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美國克林頓政府于1997年10月10日提出下一代互聯網(NGI)行動計劃,后來Internet2并入NGI計劃。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了下一代網(NGN)的提法,其背景是電信市場在世界范圍內開放競爭、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使數據業(yè)務急劇增長以及用戶對多媒體業(yè)務產生了強烈需求,用戶對移動性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電信業(yè)面臨著強烈的市場沖擊與技術沖擊。
NGN是網絡界為了描述未來電信網共同使用的一個新概念。實際上隨著技術與業(yè)務的發(fā)展,其內涵不斷擴大與改變,涉及到未來網絡的方方面面。時至今日,運營商、制造商和服務提供商對NGN仍看法各異。國際電聯2001年4月在IP-networkingandMediacom2004會議上,進行了有關向NGN過渡的熱烈討論,但對“NGN應該是什么”沒有達成共識。
2001年5月Caracas會議,認為SG13應該在ITU有關NGN的項目中起領導和協調作用。2002年1月的SG13會議重點討論了NGN與GII的關系,并取得了共識,決定在SG13內建立一個新的項目———NGN2004Project。NGN2004Project可以視為GII概念的具體實現,目的是為基于GII概念的NGN的實現建立實施導則和標準。NGN2004Project的框架必須與現有GII建議(Y系列)相一致。NGN2004Project項目的定義于2002年11月完成,目標是在2004年制訂相關建議。
NGN是定義和部署網絡的概念,由于網絡在形式上分為不同的層和面,并且使用開放的接口,所以NGN給服務提供商與運營商提供了一個能逐步演進的平臺,在此平臺上不斷創(chuàng)造、開放和管理新的服務。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NGN首先是提供一個服務平臺,最終落腳點是在這個平臺上不斷創(chuàng)造、開放和管理新的服務。所謂新的服務就是下一代服務,如果沒有下一代服務,下一代網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NGN可分為六大研究領域:NGN的總體框架模型、NGN的功能體系結構模型、端到端QoS、服務平臺(API)、網絡管理和安全性。歐盟從2001年起啟動為期兩年的NGN行動計劃,該計劃被稱為NGNI。NGNI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包括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演進,還包括業(yè)務需求與業(yè)務模型、管制政策等等眾多的內容。研究內容主要包括:QoS、IPv6、光網、接入網、有線與無線的融合、內容與網絡的管理、業(yè)務(包括業(yè)務需求、模型等)、衛(wèi)星、移動通信、互操作性。
NGN發(fā)展目標
下一代網是在不斷探索、不斷演進、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走向自己的目標的。根據總體發(fā)展趨勢,下一代網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為了支持更多更有價值的服務與應用,特別是支持今后將成為主要市場驅動力的視像應用和多媒體應用,下一代網應是一個具有巨大容量、在每一個網絡環(huán)節(jié)都不會產生帶寬瓶頸的網絡。
二、面對用戶對新服務之需求的急劇增長,下一代網應是一個基于IP的能夠承載話音、多媒體、數據和視像等所有比特流的多業(yè)務網,并能通過各種各樣的傳送特性(實時與非實時、由低到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不同的QoS、點到點/多播/廣播/會話/會議等等)來滿足這些業(yè)務,使服務質量得到保證,令用戶滿意,運營商可以實現優(yōu)質優(yōu)價。
三、為了消滅地址壁壘,恢復因地址有限而失去的端到端連接功能,讓數十甚至上百億的人和設備上網,實現互聯網的普遍服務,并且把服務方式由提取(pull)演進為推送(push),下一代網應是一個具有海量地址空間,能實現端到端連接的網絡。
四、為了適應完全開放與競爭的環(huán)境,讓眾多的運營商、制造商和服務提供商方便地進入市場,參與競爭,易于生成和運行各種服務,下一代網的網絡結構和功能組織應當提供開放式的接口。
五、服務與應用是無止境的,為了讓服務與應用不斷演進,而不受制于網絡,下一代網應是一個在網絡傳送層及接入層分開的服務平臺上提供服務與應用的網絡。也就是說,服務的提供要與網絡分開,服務功能要與傳送功能分開。
六、為了充分挖掘現有網絡設施潛力和保護已有投資,下一代網應是一個具有后向兼容性、能與傳統(tǒng)網絡(PSTN、IPv4等)互操作與互通、允許平滑演進的網絡。
七、移動電話的大發(fā)展充分說明人類對移動性的旺盛需求,電話服務需要移動性,互聯網服務同樣需要移動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動的過程中高速接入互聯網,獲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因此,下一代網應能支持更普遍的移動性和游牧性。
八、在新世紀,在新的經濟體系下,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將是國家的綜合國力、經濟競爭實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各國奮力攀登的制高點。因此,下一代網應具備很高的安全性,能夠適應國家安全、經濟建設、科研生產和保護公眾利益的需要。(錄音整理 姚春鴿)
NGN關鍵技術
建成下一代網,需要相應技術的支撐。下一代網本身是發(fā)展中的事物,因此相應的技術也是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蓱玫较乱淮W中的技術分別有:IPv6、光纖高速傳輸技術、光交換與智能光網、寬帶接入、城域網、軟交換、3G和后3G、IP終端、網絡安全技術。
IPv6相對于IPv4主要的優(yōu)點如下:擴大了地址空間,提高了網絡的整體吞吐量,服務質量得到很大改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證,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動性,更好地實現了多播功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擴大了地址空間。因為IP的初衷就是擴大地址容量:從32位擴大到128位,是一個海量的擴大,基本上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地址問題。IPv6并不是盡善盡美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實現下一代網絡的目標。因為在研究和發(fā)展當中,我們會遇到更多更新的問題。
將光交換機引入具有分插復用和交叉連接功能的光聯網,就發(fā)展到了智能光網。這里所說的智能光網與通常所說的智能網概念是不同的,所謂智能光網是把交換的智能引入光傳輸中。智能光網使光網從環(huán)形網向網狀網發(fā)展、從光-電-光交換向全光交換發(fā)展。
寬帶接入的技術之一是VDSL。VDSL技術現在開始逐漸升溫。它的傳輸速率比原來的速率高,可以對稱式及非對稱式工作,而ADSL只能以非對稱式工作。非對稱工作主要適應大量的網上沖浪、網上搜索的需要。光纖到家、EPON、GPON也在升溫。光纖到家實際上是靠無源光網的技術來實現的一種服務。無源光網最早是基于ATM技術的APON。然后由APON轉向EPON,現在又有了GPON,即吉比以太網。WLAN(無線局域網)既不是新技術,也不是新概念,升溫產生在市場重新定位以后。無線局域網作為一種接入手段,有兩種接入方式。一種是在公眾“熱點”場所建立WLAN以后,通過專用芯片實現電腦上網。另外一種方式是FSO。FSO也屬于無線應用,通過把頻域推向光譜,擴大了帶寬。日本寬帶普及的2005年目標是:寬帶高速接入(高達10Mbps)的用戶數將達到3000萬,超高速接入(高達100Mbps)的用戶數將達到1000萬:FTTH和DSL將各占35%左右;移動上網與固定/移動并用上網的用戶數占86%,純固定上網的用戶數只占14%。這里,移動用戶占了絕大多數。
城域網技術也是非;钴S的。這里著重指出城域網技術中的兩個重要技術。彈性分組環(huán)(RPR)是面向數據(特別是以太網)的一種光環(huán)新技術,它利用了大部分數據業(yè)務的實時性不如話音那樣強的事實,使用雙環(huán)工作的方式。城域光網(MON)是基于WDM、在光層上進行操作的城域網,是未來發(fā)展方向,它的目標是把全光網的好處從骨干網帶到城域網。
軟交換也是下一代網的重要技術,但不能等同于核心技術,不要錯誤地以為只要有了軟交換就是下一代網。事實上,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IP網、沒有IP電話就不會有軟交換的產生。正是因為有了IP網、有了IP電話,為了實現與PSTN網的互通,利用PSTN原有功能,才會出現軟交換技術。軟交換不僅可以應用于固網,而且可以應用于移動電話網。在固定網VoIP中已經開始使用基于軟交換的體系結構,在這種結構中把4類機和5類機的電路交換分解為媒體網關和軟交換機。在向3G過渡時在移動核心網中引入基于軟交換的體系結構也將給全世界的移動運營商帶來許多好處,F在,3GPP和3GPP2這兩個標準制訂機構都在考慮軟交換的應用。在3G中引入軟交換的主要好處是:分布式交換,運營商可以明顯降低回傳費用;開放智能業(yè)務不用對所有MSC升級;通過軟交換可利用基于IP的服務平臺來開放業(yè)務。
3G大家并不陌生。在這里,著重闡述3G與IPv6的關系。歐洲在互聯網方面落后于美國,而在移動通信方面卻領先于美國。歐洲發(fā)展IPv6的基本戰(zhàn)略是先移動、后固定,企圖在移動IPv6方面掌握先機,通過2.5G和3G的部署來實現其在未來互聯網中與美國并駕齊驅的愿望。歐盟認為:IPv6是發(fā)展3G移動通信的必要工具,如果你想大規(guī)模發(fā)展3G,你就不得不升級到IPv6。另外,現在對4G的研究還處于框架性的、功能性的階段。它的一些基本要求是:最高傳輸速率將高達或超過100Mbit/s,可在不同接入技術之間進行全球漫游與互通,實現無縫通信,靈活性要比3G強得多,能自適應地進行資源分配,支持下一代的Internet(IPv6)和所有的信息設備,網絡的每比特成本要比3G低,無線連接服務費用將比3G便宜。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端到端連接功能的恢復,政府上網、企業(yè)上網、個人上網、汽車上網、設備上網、家電上網等等的普及,必須開發(fā)相應的IP終端來與之適配。因此,IP終端的開發(fā)和應用也是下一代網的重要方面。
網絡安全技術不可忽略。除了常用的防火墻、代理服務器、安全過濾、用戶證書、授權、訪問控制、數據加密、安全審計和故障恢復等安全技術外,我們還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來加強網絡的安全。例如,針對現有路由器、交換機、邊界網關協議(BGP)、域名系統(tǒng)(DNS)所存在的安全弱點提出解決辦法;迅速采用增強安全性的網絡協議(特別是IPv6),美國在“911”之后,開始大力推動IPv6的發(fā)展,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IPv6的安全性要比IPv4高很多;要對關鍵的網元、網站、數據中心設置真正的冗余、分集和保護;實時全面地觀察、了解整個互聯網的情況,對傳送的信息內容負責任,不盲目傳遞病毒或進行攻擊;嚴格控制新技術和新系統(tǒng),在找到和克服安全弱點之前或者另加安全性能之前不允許匆忙推向市場。
NGN網絡架構
下一代網,從水平上看實際上是IP+光網,并且目前呈現一種從光網走向全光網的趨勢,F在的IP是在電層次上的操作。已經有人在研究光的分組交換,如果獲得成功,IP就會在光層次上操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光網。
從各種技術共存的角度來看,網絡演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A傳送網仍基于WDM,但IP占據的位置將逐漸擴大,其它技術逐漸弱化,SONET可能被嵌入路由器,網上的SONET設備逐漸減少。話音業(yè)務將同時存在于IP網與PSTN網上。目前網絡是互聯互通式的,同時出現了第四個網———寬帶網。將來,窄帶網絡互通起來,形成一個IP平臺,提供網絡的不同應用。最終寬帶和窄帶融合到一起,產生一個共同平臺,提供所有的應用。
下一代網絡的發(fā)展,將使我們在網絡服務層面上看到一個IP的世界,在傳送層面上看到一個光的世界,在接入層面上看到一個無線的世界。在將來,網絡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它可以遠到太空———2040年構想,實現星際太空互聯;可以小到個人域網(PAN)、人體域網(BAN);可以廣到“通信外殼”;可以使互聯網變成更加聰明的高智商網絡(HiQNet)。
未來熱門技術
技術的發(fā)展是無止境的。在未來的5~7年里,可能出現很多熱門技術。納米技術在通信網中的新應用主要體現在:納米晶體管、光交換機中使用的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MEMS)、光子晶體、光數據存儲等等。無線網狀網(Wirelessmes)的基本思路就是使網上無線設備能像路由器一樣使用,從而形成無線互聯網,好處在于不用電信公司的參與用戶自己就可以組網。自由空間光系統(tǒng)現在的一種應用是與3G結合起來,作為3G的回傳系統(tǒng)。優(yōu)點是容量大,架設基站簡單。寬帶移動通信技術通過采用多進多出(MIMO)無線技術,能把3G的吞吐量提高到19.2Mbps;通過使用Flash-OFDM,頻譜效率比cdma2000和WCDMA高出5倍之多。另外還有虛擬鍵盤;新穎的無線終端,比如可佩戴設備,它的關鍵在于把人機界面與無線電接入設備分開;超寬帶技術(UWB),利用混沌研究中使用的模糊數學方法,提供短距離高速無線連接,通信距離和能力遠超過藍牙,并且設計非常簡單,只占極少的芯片空間,只需很小的功率就能工作。最后還有電力線寬帶技術,利用類似cablemodem的方式在電力線上提供寬帶數據業(yè)務,只需一個PLC適配器插入插座。
從美國現有熱門服務透視下一代服務
美國目前的熱門服務主要有:短消息服務(SMS)、T1接入、VoIP批發(fā)業(yè)務、3層VPN、無線局域網、呼叫卡、以太網傳視像、網上游戲等等。
美國的短消息服務姍姍來遲,與歐亞相比,發(fā)展遲緩。目前全世界約有5.76億人使用SMS,其中2.56億在亞太地區(qū)、1.96億在歐洲。但是,美國的SMS正在逐漸升溫,一個重要原因是解決了互通問題。其次在于SMS將來可能會有新的應用,例如機對機通信或車輛跟蹤等。美國在彩信方面也是剛剛啟動。MMS在日本已經開通一年以上,而美國只是在局部地區(qū)提供。
T1接入雖然是美國的傳統(tǒng)業(yè)務,但現在仍然是新老服務提供商的一個穩(wěn)定收入來源。對中小企業(yè)市場而言,綜合了話音和數據的T1接入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將得到28%的中小企業(yè)(10到249名員工)市場份額。
VoIP批發(fā)業(yè)務主要提供可管理的話音服務,即CentrexIP、IPCentrex、可管理的IPPBX和IPVPN。通過基于Web的接口可提供找我/跟我(findme/followme)、按需開會(on-demandconferencing)和統(tǒng)一傳信(unifiedmessaging)等服務。
基于網絡的3層VPN發(fā)展很快。3層VPN包括IPSecVPN和基于MPLS的VPN兩種技術,它們各有優(yōu)勢。利用MPLS可以向用戶提供多種等級的VPN服務,滿足數據、話音和視像業(yè)務的需要;IPSecVPN的固有安全性比MPLSVPN的好。IPSec和MPLSVPN是兩種互補的技術,通常沒有必要同時使用。
美國的無線局域網也即將鋪開。早期在美國提供WLAN服務的主要是歐洲移動運營商與Wi-Fi提供商,現在包括AT&TWireless、Verizon、CingularWireless、Intel和IBM在內的許多無線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發(fā)起了彩虹計劃(ProjectRainbow),這是一項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熱點網的動議。
呼叫卡業(yè)務目前仍是美國電信業(yè)的一個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它由數以百計的轉售商和批發(fā)商經營著。除了傳統(tǒng)話音業(yè)務以外,預付費的無線接入和互聯網接入越來越普及。包括預付費的長話、市話、無線和互聯網業(yè)務在內,美國在2001年的呼叫卡業(yè)務收入約為67億美元,到2006年可望上升至158億美元。因此,呼叫卡業(yè)務不可小覷。
以太網有希望成為低成本、大帶寬的城域網技術。作為在城域傳送IP視像的一種機制,以太網技術將引人注目。用城域以太網來傳送IP視像更為經濟。
美國的網上游戲現在升溫很快,已經成為運營商的一個主要增長點。單單在美國,到2005年網上游戲將能產生18億美元的收入,而2001年才2.1億美元。游戲網站一般要滿足下載時間特別短、擴展性好的要求,即可以滿足參加游戲人員不斷接入的需求。
從美國提供的擁有良好市場反應的熱門服務中,可以歸納出下一代服務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多媒體化、個性化、多樣化。這三大特征是上一代網所不具備的。下一代服務存在兩個門檻:一是寬帶普及率。網絡的價值是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的。寬帶用戶普及率至少達到15%~20%后,寬帶服務與應用才有可能越過門檻推廣開來。一是價位。服務的定價不僅是連接供需關系的機制,同時也定出了用戶在經濟上能夠承受的門限值。發(fā)展下一代服務必須找到能贏利的切入點,這跟每個國家的國情十分相關。例如,跟國家的政策有關,哪些服務允許搞、哪些服務不允許搞;跟國家、企業(yè)、個人的經濟實力有關,因為發(fā)展寬帶基礎設施需要新的投資,個人要有足夠的錢來購買寬帶應用;跟寬帶設備的成熟程度以及性能價格比有關,因為沒有性能價格比好的成熟產品,就難以形成規(guī)模性,難以支撐廣泛的寬帶服務;跟現時人們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有關,因為不管網絡如何先進,簡單的人類行為因素是服務價值的最終裁定。而人類行為因素又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有時是要引導和培育的。
找準切入點,挖掘市場潛力
就現在來看,據我觀察,下一代服務兩個可行的切入點是個人信息服務和娛樂服務。個人信息服務的典型例子就是短消息服務。短消息服務一出現,很快就產生了馬太效應,以滾雪球的方式發(fā)展壯大。去年我們的短消息業(yè)務量是159億條,2002年已經達到了900億條。并且,從SMS到MMS的這一過渡就像PC機從DOS向Windows過渡一樣重要。
在娛樂方面也很容易找到切入點。以寬帶黑馬———韓國為例:作為頭號網上游戲國家,在韓國,年齡在8~24歲的年輕人中有80%上網玩游戲。單單一種叫Lineage的游戲就產生將近1億美元的年銷售額。通過VOD服務來提供新電影、教育片和娛樂節(jié)目。另外,韓國提供的財力資源管理服務,不僅能使用戶進入其銀行賬戶,而且還提供投資咨詢、為用戶提供計算預期收支的工具、給用戶提出有關金融產品的建議等。韓國之所以在寬帶方面獲得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政府的支持;其次是引入了競爭,降低了寬帶的價格,因而很快普及開來;最后,韓國的人口基本上集中在大城市,而在城市中,公寓小區(qū)也很集中,這就提供了有利的地理和人口因素。在韓國,寬帶已經不是什么新概念。每周上網時間超過10小時的用戶比例從1999年的13%上升到2000年底的47%。在韓國,寬帶家庭普及率已高達60%,三年后所有住家都能進行高速互聯網接入,最低傳輸速率為1Mbps,平均數據傳輸速率為20Mbps。
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發(fā)展戰(zhàn)略也各不相同。在中國,我們同樣具有推動寬帶發(fā)展的有利因素:政府的支持,媒體的關心與促動,互聯網用戶大幅增長,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緊進行,“寬帶到家”成為新建小區(qū)最常用、最時髦的標語,寬帶競爭已經拉開帷幕,國人有熱心新鮮事物的習性等。到2002年年底,中國家庭的寬帶互聯網用戶已從2001年的50萬戶增長到290萬戶;在2003年將達到840萬戶;到2008年,將再增長4倍,達到3670萬戶。下一代服務的切入點估計也將首先發(fā)生在個人信息通信服務與多媒體娛樂服務中,彩信服務、可視電話有可能成為先導寬帶服務,網上游戲市場規(guī)模今年可望達到10億元人民幣。
中國的寬帶發(fā)展具有潛在的市場空間。聯合國將人均GDP在756~2995美元定為中下收入經濟體:平均人均GDP為1203美元,平均電話主線普及率為23.34%;將人均GDP在2995~9265美元定為中上收入經濟體:平均人均GDP為4866美元,平均電話主線普及率為48.09%。我國現在人均GDP約800美元,固定加移動電話的普及率剛突破30%,其中電話主線普及率約為20%。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前發(fā)展目標是國民經濟翻兩番,實現小康水平,即脫離中下收入經濟體,進入中上收入經濟體。所以,電話主線普及率將由20%左右上升為48.09%的平均水平,這將為我國電信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信息產業(yè)網(www.cnii.com.cn)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