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效率高?
萬怡
2003/03/06
今天,人類進入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亙古至今“時間”的量沒有變,永遠都是一天24小時。現(xiàn)在這個高速時代不是因為時間的指針比過去旋轉快了,而是指人類達到目的所用的時間縮短了。古人通信靠飛鴿、靠駿馬,如今不再需鴻雁傳書、魚傳尺素,而是電話、網(wǎng)絡,千里馬飛奔再快也不及一根電線的能力,這就是高效率的魅力。誠然,一個人的性格素質(zhì)決定他的工作效率。那位西方哲人之所以說:一個人每天擁有24小時,而擁有的又不只24小時,就是這個原因。電話一中的座席,沒有將成為會員條件這關鍵性問題,在第一時間內(nèi)告訴來電者,而是在問完電話、姓名后才遺憾的說抱歉,枉費了時間。我們也曾一度強調(diào)爭取客戶資料,但是在電話高峰的特殊情況時要靈活掌握。分清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電話二中座席,說話非常有技巧,“目前,我們只接受市內(nèi)六區(qū)會員的登記,請問您家在哪個區(qū)?”既主動及時告之了關鍵問題,又詢問了住址,都在一句話內(nèi)說完,不愧是受過專業(yè)培訓的TSR。如果我是公司的領導,自然希望我的員工能夠掙時間,搶工作,高效率的接聽電話,獲取信息資料,尤其當電話量高峰時段,縮短通話時長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下一個電話已等待你的接聽,如不及時則造成呼損。
當然,來電者的情況是影響我們通話時長的一個因素,老公公耳背、老婆婆嘮叨都是難以避免。但是同一個內(nèi)容的電話,如果員工處理時間不等,收獲不一,則清楚的表明員工工作效率的差異。最近公司增加了新生力量,我們這些老員工承擔起指導的責任,在一次試呼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那天,我選擇完全一樣的腳本,內(nèi)呼三位新員工,這里我用ABC分別代表她們,三者的開頭結束語都很規(guī)范,也都順利完成任務,但是有兩點存在差異:(1)給致電者的感覺不一。A座席語音甜美,態(tài)度熱情。B座席情緒緊張,言語磕巴。C座席語氣冷淡,用詞生硬。(2)效率不一。A座席簡潔干練,所用時間最短。B座席略顯羅嗦,時間稍長。C座席強調(diào)客觀,用時最長。
電話二中的那位座席應該是新員工的榜樣、老職員的標兵。也許她天生并不聰明,而是在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努力,領悟言語措辭,掌握交流的技巧,提高了工作效率。除了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外,通話時長也是服務質(zhì)量的一個體現(xiàn),因為電話那端的來電者一定不希望總是聽到:“對不起,話務忙,請稍候!”。
今晚報公眾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