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行業(yè)應用>>>移動     [相關廠商信息]

發(fā)表評論分享按鈕

手機閱讀為何一枝獨秀:誰的快樂,誰的痛?

2011/09/16

  2010年4月16日下午,國內首個G3閱覽室在杭州市下城區(qū)圖書館內建成并免費開放,實現(xiàn)了移動信息技術與公共圖書館的有機結合。圖為讀者正在G3閱覽室里通過G3手機閱讀器免費閱讀。


  以手機為閱讀載體的比例從2009年的10.7%激增到2010年的34.8%。相比之下,PC機閱讀則出現(xiàn)了大幅度地滑落,從2009年的76.1%下降到2010年的40.4%?梢,大部分通過PC機閱讀的讀者更加傾向或習慣于手機閱讀。

  
數(shù)據來源:中國圖書商報

  紙張戰(zhàn)勝竹帛,CD淘汰磁帶,MP3取代隨身聽……文化傳播載體的進化不僅帶來了傳播方式的改變,更進一步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幾年前,當人們慨嘆越來越多的讀者放下書本而在電腦屏幕前閱讀時,恐怕并未想到,小小的手機竟然成為新的閱讀方式。整個出版業(yè)都因此感受到了數(shù)字化時代的震撼與沖擊,那么——

  作品“被”上網,作者竟然不知情

  手機閱讀基地回應問題原因

  在作家怒批百度文庫侵權一案中,民營圖書公司負責人路金波曾稱贊手機閱讀的龍頭老大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嚴格保護版權,所有上傳作品皆由專人負責版權審查,確保正版和作者權益。

  但是,最近一些作者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品出現(xiàn)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的網站上,而他們從未授權給中國移動。

  江蘇一位年輕的女作家劉小備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品《江暖》出現(xiàn)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平臺上,而且竟然是兩個版本。她找唯一授權數(shù)字版權的新浪問情況,新浪表示不是自己上傳的。劉小備說:“我現(xiàn)在也不知道是誰上傳了我的書。沒有我授權,移動憑什么出售該書?”目前,該書每次下載閱讀的費用是2.58元,截至發(fā)稿時,該書的閱讀量已超過43萬,現(xiàn)在每天還有1萬多的新增閱讀量。

  在劉小備看來,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的版權保護并不像它宣稱的那樣完善和嚴格,劉小備曾有一篇4000字的短篇小說發(fā)表在《大家》雜志上,后來也出現(xiàn)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的網頁上。她很早以前寫的一部尚未完稿的玄幻作品曾被一家公司簽下版權,也被放到了手機閱讀基地上。“我都沒寫完啊,但網頁上說是完本。和我簽約以后,這家公司就消失了,再也沒和我聯(lián)系過。”劉小備說,“我的書被放到手機閱讀基地上給人付費下載,但至今我沒從中國移動拿到一分錢!

  與劉小備有相似遭遇的還有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的數(shù)十名會員。最近,文著協(xié)陸續(xù)收到數(shù)十位會員的投訴,稱自己的作品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平臺上被付費下載,而他們并未授權給中國移動。

  文著協(xié)副總干事張洪波說,和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的溝通并不順暢。原因在于,手機閱讀基地認為文著協(xié)提供的版權文件不合格,文著協(xié)與會員的合同沒有“授權”和“轉授權”字樣,屬于無效合同。而文著協(xié)認為,協(xié)會與作者是信托關系,按照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協(xié)會有權以協(xié)會名義行使有關權利。

  張洪波說,“可能他們的版權合同都是針對出版社和文化公司的,他們不知道還有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這回事,但是現(xiàn)在我們已經出具了文件,怎么還否認我們的資質呢?”

  據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網站上的介紹,基地對作品版權的具體要求:一是作品版權文件完整,授權路徑清晰;二是必須擁有作品完整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以及轉授權;三是作品授權期限至少兩年,作品授權起始時間必須清楚;匾笏袃热萏峁┥毯蚐P必須提供合格的版權文件,否則不能接入。

  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有關負責人承認,的確有作者向他們投訴,但堅決否認侵權。他解釋說,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授權路徑比較復雜,有的作者A授權給B,B又授權給C,而A經常不知道C取得了授權,所以才會出現(xiàn)誤會。他說:“在多次轉授權過程中,也給我們的審核也帶來一定困難!

  他解釋說,劉小備的同一本書出現(xiàn)兩個版本,是因為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獲得了山西和陜西兩家出版社的授權,而這兩家出版社是從一家公司獲得的授權。經查,這家公司又是從作者劉小備處得到的授權。劉小備很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作品的轉授路徑。

  該負責人表示,中國移動一直高度重視版權保護,堅持“先授權,再傳播”,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一定會積極解決。他說:“對于少數(shù)作者對版權有疑義的,我們歡迎廣大著作權人通過我們網站的版權投訴信箱、投訴電話,以及文著協(xié)等途徑反饋,共同維護正版作品,保護作者權益!

  該負責人介紹,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在版權審核的流程方面,建立了“四道防火墻”:第一道,在作品入庫前,要求內容提供商出具版權證明及授權書;第二道,在作品入庫時,對版權授權路徑進行審查;第三道,在作品入庫后,建立版權信息庫,對版權到期的作品提前預警;第四道,在作品發(fā)布時,借助先進的DRM防盜版技術,對內容加上保護措施,防止被轉載傳播。

  手機閱讀為何一枝獨秀

  現(xiàn)代人流行“三上閱讀”是根由

  平心而論,在數(shù)字出版的諸多類型里,手機閱讀基地的版權審核還是最嚴格的。正是因為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建立了一整套版權審核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版權來源問題,才使得手機閱讀在數(shù)字出版中不但后來居上而且一枝獨秀,成為廣大權利人——從出版商到作者——能夠從數(shù)字出版中獲得實際收益的幾乎唯一途徑。

  目前,其他類型的手持終端比如電紙書的發(fā)展不盡如人意,而手機閱讀因為解決了版權問題,擁有便捷的付費渠道和龐大的用戶基礎,盡管在數(shù)字出版中起步晚于電子閱讀器,但發(fā)展速度卻呈爆發(fā)式。據中國圖書商報社和讀吧網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中國電子圖書發(fā)展趨勢報告》,2010年,我國手機閱讀的銷售收入達6.143億元,相比2009年的5760萬元增長了203%。

  據報道,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正式投入商用僅一年,每月的訪問用戶數(shù)已超過5000萬戶,單月信息費收入連續(xù)多月超過1億元,其中收入最高的一本圖書僅一年多時間銷售額就超過了2000萬元,該基地已發(fā)展成為了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數(shù)字閱讀平臺。

  驚人的增速也直接刺激了國內電信業(yè)的另外兩家巨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lián)通,它們的手機閱讀業(yè)務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后也于去年底今年初相繼上線運營。

  “總體上看,我們對于和中國移動的合作還是很滿意的,從去年年底到現(xiàn)在,我們的圖書在閱讀基地的銷售額已經達到900萬元。”民營的磨鐵圖書公司數(shù)字出版的負責人漆峻泓說,目前公司上傳的圖書有500多本。他分析,“手機閱讀能夠一枝獨秀,根本原因是它解決了回報問題,出版商和作者能拿到錢,而其他的數(shù)字出版形式都是只見骨頭不見肉!

  今年8月,作家出版社首次向作家批量支付了100萬元的數(shù)字版稅,其主要來源就是出自中國移動的手機閱讀。2010年,作家出版社向中國移動閱讀基地授權了300部文學作品,一年下來共獲得了約200萬元的收益。其中每位作家獲得的版稅額度因其作品點擊下載閱讀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獲得收益最高者達到了十余萬元,一些作家授權作品的數(shù)字版權年度收益已經接近或超過其紙質作品帶來的收益。

  其實,在手機閱讀中獲益最大的還不是像磨鐵和作家出版社這樣的圖書出版機構,而是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和SP服務商。盛大文學、中文在線、大眾書網等文學網站占據了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分賬單的前幾位。

  北京某家參與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建設的文學網站負責人說,最初提出手機閱讀的方案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個經典的問題:“手機屏幕這么小,能看書嗎?”當時的確沒人會預測到手機閱讀能發(fā)展出一個十幾億元的龐大市場。他預測,“(手機閱讀)這個業(yè)務有機會過百億,F(xiàn)在有了不錯的開端,但只是開始,將來的天下一定是數(shù)字出版的天下!

  他認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手機閱讀最大地滿足了現(xiàn)代人的閱讀需求。他說,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快,很難氣定神閑地閱讀一兩個小時,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讀書!叭祥喿x”即床上、車上和廁上閱讀如此流行就是證明。而手機方便攜帶,閱讀體驗也不斷優(yōu)化,對讀者而言是最方便的。

  與出版單位相比,文學網站的一大優(yōu)勢是擁有海量的數(shù)字版權,上傳的作品少則數(shù)千多則數(shù)萬,而傳統(tǒng)的出版社最多不過幾百本,難以形成規(guī)模效應!按罅康某霭嫔鐩]有把書放到這個平臺上,現(xiàn)在中國每年出版30多萬種書,全放上來肯定比文學網站多!彼f,不少出版社還是有顧慮,一是怕影響紙書的銷售,二是分成比例不理想,所以積極性不高。

  內容質量令人憂

  手機閱讀不應成為“三低閱讀”集散地

  雖然手機閱讀的圖書不乏主流的優(yōu)秀作品,但正如有人曾說的,手機閱讀有“三低”,即低齡、低質、低俗。這樣的評價絕非空穴來風。在一些手機閱讀的網站上,排行靠前的暢銷作品幾乎全部出自網絡寫手,題材主要是穿越、玄幻、武俠、言情、靈異,《泡妞寶鑒》、《;ǖ馁N身高手》、《我的美女老師》等許多作品都難逃打情色“擦邊球”的嫌疑。

  “現(xiàn)在手機閱讀的主流還是這些YY小說(即意淫小說),主要是因為手機閱讀的主力人群和網絡文學的主力用戶高度重合,”漆峻泓說,“我們這些出版單位也很困惑,我們做了那么多優(yōu)秀暢銷書,但在網站上的點擊率還是比不過網絡文學!

  手機閱讀的主力是年輕人。艾媒市場咨詢集團基于各地1.5萬個有效樣本的抽樣調查表明,中國手機閱讀用戶年齡比網民整體年齡要小,其中15—20歲占40.4%,21—25歲也有38.3%。從學歷水平看,中學(中專)占41.3%;大專次之,為34.6%;本科為17.2%;小學和碩士以上學歷分別為2.7%和4.2%。手機閱讀受眾的低齡化決定了最能吸引眼球的必然是玄幻、探險、情感類的作品。年輕的網絡寫手們囿于閱歷,難以對現(xiàn)實做深度開掘。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主任、評論家胡平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曾說:“缺乏必要的文學訓練和嚴格的文學生活是他們的普遍共性。”

  作為手機閱讀最大的內容提供商,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無疑負有很大的責任。一位文學網站的負責人說,網絡文學有很多好的作品,但的確有一部分作品存在“三低”問題。因此,一方面網站要把好關,選優(yōu)去劣,把好的作品推出來;另一方面有關的專業(yè)部門也要加強引導,提高網絡文學的素質。手機閱讀不應成為“三低閱讀”集散地。
共 2 頁:1 2 

人民日報



相關閱讀:
尼爾森:Google Maps成為最受歡迎Android程序 2011-09-15
移動“飛聊”攪動IM市場格局 2011-09-15
Ovum:2011年亞太區(qū)送出手機短信數(shù)量高達3.5兆封 2011-09-15
國內LBS發(fā)展不容樂觀 收入模式仍待探索中 2011-09-15
2011年美國移動手機游戲用戶規(guī)模將達7350萬 2011-09-14

熱點專題:  移動增值
相關頻道:  增值電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