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獲得成功的兩大因素

鄭悅 2008/05/06

  互聯網架構委員會(IAB)最近回顧了過去十年中遭遇失敗、獲得成功以及獲得巨大成功的互聯網協議。通過對歷史的回顧,IAB總結了協議獲得成功的原因。最終,實用性和部署能力這兩點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獲得成功的最大決定性因素。

  SIP協議也被IAB列在了成功協議的名單之中,此外,這份非常短的提名名單還包括了IP、TCP、DNS(域名系統)和BGP(邊界網關協議)等協議;獲得巨大成功的協議的提名名單中僅有IP和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兩個候選協議。

  IAB對于“巨大成功”是這樣定義的:一種技術在其本來預定目標之外的領域獲得了很好的發(fā)展,或者它的發(fā)展規(guī)模超過了原本的預期。HTTP顯然符合這樣的定義,這主要體現在它在預定目標領域上的超越。如名稱說明的那樣,HTTP被認為是從服務器到客戶端傳輸超文本的一種方式。然而時至今日,HTTP已成為電子商務的核心所在,它已經重新定義了通過SOAP(簡單對象訪問協議)和REST(一種針對網絡應用的設計開發(fā)方式)進行分布式計算的方法。與此同時,HTTP已經成為了通用的防火墻和NAT穿透協議。

  成功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使得HTTP和IP不僅取得一般的成功,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答案。一項技術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其架構上必須具有以下兩種因素:

  首先,它使得其他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定義全新的功能,而不需要改變協議或架構本身。

  其次,由于成本方面的考慮,該技術不可能只用來支持某種既定的、單一的應用。

  IP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IP使得互聯網上的電腦能夠向另一臺電腦發(fā)送任何格式的信息。用戶能夠通過IP交換各種新類型的數據(如網頁等),他們不需要申請許可,也不需要改變IP地址,也不需要升級路由。而且,提供全世界范圍內IP網絡連接的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至于難以想象建設這樣的一個網絡來支撐某一種應用(比如說電子商務)。上述兩點的結合就是IP協議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如何獲得更大成功

  目前,統一通信受到普遍關注,這就使得業(yè)界想知道什么能夠使SIP技術獲得巨大成功。我們可以依次考慮以下兩個因素,首先考慮第二個因素。

  利用SIP的實施架構實現新功能是否昂貴?答案應該是“目前還不是,但很快就會是這種狀況”。SIP的主要目標是在互聯網的任何用戶之間發(fā)起和管理通信會話。不過現在,業(yè)界還不能完全實現這個功能。在私人領域被廣泛部署的SIP ,由于沒有全球范圍的架構,因此在實現用戶連接的時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盡管在很多私有區(qū)域內建設SIP架構并不困難,但是建設一個世界范圍能夠彼此連接的SIP架構顯然是非常昂貴的。

  再來看第一個因素,允許用戶在不改變架構的前提下做全新的事情,這是怎么樣的呢?業(yè)界為此同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的SIP的優(yōu)勢在于它擅長在用戶之間建立特定類型的會話——音頻的或有時候是視頻的。它支持靈活的信號發(fā)送,凡是新的信號發(fā)送功能就需要被標準化、公認并被嵌入到各種架構內。

  SIP起初是被定義為能夠被用于在用戶之間建立任意會話從而實現任意數據的交換。原則上,該協議能夠沿著信號發(fā)送通道(即通過SIP對話)實現這種功能,并且能夠通過會話建立通道。本質上,SIP能夠提供網絡內任何地方的用戶之間的任意信息的實時交換,而不用改變SIP協議或者用來傳輸的架構。該協議可以通過一種非常實際的方式,提供比HTTP協議更廣闊的功能。

  事實上,在企業(yè)中已經集合了大量的視頻、圖像以及數據等信息應用。因此用戶已經在他們的網絡中加入了很多SIP的因素,但這些SIP因素目前并不能滿足原本SIP在設計上要求的透明度水平,F有的SIP因素不允許自由發(fā)起信號,不支持靈活的開啟新會話。基于這些SIP因素,即便業(yè)界能夠實現全球范圍的互相連接,卻拋棄了最初的透明度原則,那么將失去很多應用機會和發(fā)展機遇。

  但是SIP發(fā)展的希望仍然存在。如果業(yè)界能夠像對待一個產業(yè)一樣認真地允許SIP發(fā)揮它的全部潛力,或許就能夠避免SIP走入歧途,F在有很多人對此充滿信心,這樣一天或許能夠在10年后到來,到那時候我們在閱讀IAB下個版本的文檔時,會發(fā)現該文檔上面將列出一些新的成功協議,并且將SIP和IP、HTTP列在一起,作為取得巨大成功的協議。

賽迪網中國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



相關鏈接:
統一通信+呼叫中心=企業(yè)營銷力? 2008-04-30
聯絡中心將引導UC部署 2008-04-29
思科:統一通信已深入人心 2008-04-29
統一通信會成廠商的“單相思”嗎? 2008-04-25
用戶統一通信博弈的焦點 2008-04-25

分類信息:     技術_統一通信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