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行業(yè)應用>>>移動     [相關廠商信息]

運營商能比蘋果們更火嗎?

陳志剛 2009/05/11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已經(jīng)到來,對用戶的爭奪日趨激烈。

  這種激烈的程度使得產(chǎn)業(yè)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比如說IT和電信,以前涇渭分明,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那么好說了。

  這不,大家現(xiàn)在都熱衷于開超市,請大家看:

  蘋果:以前浪跡電腦市場,突然一天幡然醒悟,弄出一個iPod,并開了一個交易市場,取名叫AppStore,招募了一些小商小販賣一些自制的五金雜貨,收一些管理費。這家的蘋果是絕對的原版、原汁、原味。開了IT界模仿傳統(tǒng)家電大賣場而成功的先河,激動的后來者一發(fā)不可收拾。

  Google:主要從事包打聽公司,靠著搜索引擎起家,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微軟。眼熱移動通信市場很久,不甘寂寞,弄了一個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tǒng)后一直苦于沒有盈利模式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只誘人的蘋果,也忙不迭的趕場,自建了一個大賣場,為了區(qū)別原版,山寨的只好叫AndroidMarket。

  諾基亞:以前就是做手機的,在智能手機時代,靠著塞班操作系統(tǒng)和龐大的全球用戶份額,也想來個轉(zhuǎn)型,不甘于只是從事買手機這種只有一次性收入的業(yè)務。看到蘋果買的不錯,也開了大賣場,取名OviStore,昨天聽說想以大賣場的種類齊全取勝。

  微軟:PC時代的霸主,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有點沒落,但是依然是微軟帝國。有一個手機操作系統(tǒng)。也是一直苦于沒有新的盈利模式,也開了個大賣場,取名SkyStore。

  這些人可能都看到了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希望通過對終端的掌控,從而掌控用戶,最終掌控用戶的通信消費支出。

  手段嘛,有靠專有硬件的,有靠手機的,也有靠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軟硬兼施不一而足。

  而運營商當然也不能置身事外,看著自己的用戶被別人掌控了。

  再來看中國移動:近期有媒體曝光了中國移動的MobileMarket的計劃,移動也開了大賣場。

  或許在中國對蘋果們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對于世界各地的運營商們來說,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畢竟人家把腳伸到自己門口來了,怎么著都要做點反應不是。

  不過,這么多人趕集買蘋果,誰家買的會更好呢?

  或許各有千秋。

  Google是個搜索引擎大鱷,家里放著東西琳瑯滿目數(shù)不勝數(shù),不論地圖、圖書還是音樂、圖片、視頻,或者只要你想找的,都可以在這里找到,也就說,只要Google愿意,這也都可以開放給第三方小商販,通過Android操作系統(tǒng)放到Market上賣。

  蘋果,始作俑者,有先發(fā)優(yōu)勢,ipod和iphone也賣的不錯,市場里的東東據(jù)說也有一兩萬種,但是目前還比較封閉互動性不叫不好。

  諾基亞全球手機的使用者眾多,僅僅這一點就有足夠的好處激勵小商小販主動積極的自制各種東東。但是,在手機更新?lián)Q代如此快的年代,如果那天諾基亞手機市場份額下降,沒有客流了,小商小販就可能血本無歸。

  微軟是個大牛,但是在手機操作系統(tǒng)方面好像一直不火。WM系列的手機使用者的數(shù)量將是一個挑戰(zhàn),但是Wm操作系統(tǒng)提供的豐富開發(fā)工具和能力能夠為習慣于PC開發(fā)的小商販提供基礎。

  中國移動,有5個億的用戶,也不差錢。開個賣場,不單用諾基亞手機的用戶、用google手機的用戶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商品。而且小商販不用擔心賣出去的東西收不回來錢,由運營商代收費是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信用消費機制。而且加上中國移動力推的手機支付業(yè)務,將來用話費消費,可能比其他的賣場更方面。這樣看來,中國移動的MobileMarket更像一個大超級賣場,好像管理機制也更規(guī)范。

  運營商能更火嗎?

  那要看誰更能適應咱們的國情。

通信世界網(wǎng)


相關鏈接:
M2M技術:移動數(shù)傳市場前沿新應用探討 2009-05-11
手機視頻:待哺的幼苗 2009-05-11
飛信 天翼Live能否成為IM中堅力量? 2009-05-11
制約移動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四大因素 2009-05-11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告別免費時代應按流量計費 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