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康的難題
產值12億的中國最大吸油煙機生產商帥康集團,在2002年遇到了難題。
去年,帥康賣掉84萬臺油煙機,占到了整個行業(yè)當年總量的29%。但帥康也感覺到產品旺銷給客服帶來的巨大壓力,數目龐大的油煙機、熱水器、燃氣灶、空調用戶群,每天形成無數的咨詢、投訴、報修電話,帥康話務中心對此不堪重負。
在相應工作還停留在每天的手工完成,處理工序后往往排隊等著數倍的等候工序,完成周期越來越長,用戶滿意度也隨之下降。對此,帥康集團總裁鄒國營如坐針氈。
當規(guī)?缟弦欢ㄅ_階后,舊體系下的客戶系統(tǒng)便力不從心。鄒國營發(fā)現,保證效率就必須擴充人手,但是這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服務被認為是家電業(yè)的“亞戰(zhàn)場”,但業(yè)內推崇的“大服務”概念,其實是把“雙刃劍”。
鄒國營覺得,精明的顧客對服務之挑剔,已不容置疑,沒有優(yōu)秀的“售后”,企業(yè)就沒有競爭優(yōu)勢。
但保證服務維系龐大售后隊伍所造成的龐大開支,最后還是會轉嫁給消費者。這又令企業(yè)喪失價格的優(yōu)勢。
2002年初,處于兩難中的鄒國營將任務交給售后服務部主任凌郁,凌郁想了許多天后說:“搞個中國家電業(yè)第一套售后服務ERP!
帥康高層經過分析后覺得,目前帥康最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改善內部流程、增強處理容量”新客戶服務系統(tǒng),所謂“售后服務ERP”,帥康其實急切需要一個CRM(客戶關系管理)。
2002年3月,標的數十萬的帥康CRM實施。盡管幾十萬對年利潤1個多億的帥康不算什么,但是凌郁還是感覺到施工預期給他的壓力。
一個月后,CRM第一階段呼叫中心完工,一個投訴電話的響應周期,由原來的幾天遞減到5秒,新系統(tǒng)甫一嘗試,便效果明顯,凌郁如釋重負。
由核心軟件控制,客戶的投訴被自動導入,并生成投訴單和維修單,自動轉發(fā)到維修部、安裝部等專業(yè)部門進行處理,這是帥康CRM中簡單流程的開始。處理完后,消費者的處理意見和滿意度,又被系統(tǒng)自動記錄在案,并形成客戶數據庫。
對數據進行篩選,數量有限的回訪人員有針對性地的對消費者進行回訪。整個過程,原來占人工成分巨大的“響應中心”人力需求幾乎減少為零。銷后的成本旋即得到有效控制。
2002年5月27日,以數據分析為核心的帥康CRM第二階段已經驗收。帥康稱其收獲是,將客戶需求提升到企業(yè)產品質量控制、生產流程改善中去。
市場誘惑
在帥康所在地寧波及其周遭,困惑于服務規(guī)模、效率限制企業(yè)發(fā)展的企業(yè),遠不只帥康一家。
據統(tǒng)計,在中國200多家抽油煙機生產商,每年銷出約250萬臺抽油煙機中,塊裝式集結于寧波、杭州區(qū)內的寧波帥康、寧波方太、杭州老板、寧波玉立四大品牌,總銷量超過160萬,這還不包括星布其間的無數中、小型電器廠。
而這些企業(yè),絕大部分都在謀求以客戶為導向來提升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
企業(yè)大小有異,但對CRM手段的急切需求卻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就這一點,耕耘浙江市場的軟件公司經理們最有體會。
2002年,眾多發(fā)展企業(yè)遇到瓶頸的浙江民企老板們,看到了ERP、CRM、供應鏈管理給企業(yè)帶來的機會。
但是有關數據顯示,功能全面,能夠解決部門協同、資源共享、規(guī)范經營等的千萬元級大型CRM,在浙江的需求其實并不大。
究其原因,是年產值超10億的大型民企不是非常多,多的是快速成長型中、小企業(yè)。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yè)急切需要的,不是全系列的CRM帶給人的概念,而是能夠對癥下藥的CRM中的某一段。
因此,數十萬中、小型民企的需求,讓“客戶分析型CRM”、“銷售能力自動化SFA”、“電子化呼叫中心”等針對性產品的增漲勢頭很猛。
行業(yè)協會預計,2002年,浙江的CRM發(fā)展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到10個百分點。
今天,已經沒有一個軟件企業(yè)能夠忽視浙江民營企業(yè)形成的市場。國內專業(yè)CRM廠商創(chuàng)智、星際網絡、聯城互動、TurboCRM,早已開始浙江市場的攻城掠地,而軟件跨國公司Siebel、SAP、ORACLE,亦跟隨聯想、用友和東軟等國內IT巨頭的腳步,紛然搶灘杭、寧、溫等浙江富饒之地。
新上任的用友總裁何經華,就曾經要求杭州用友總經理何景霄,對萬向、正泰、納愛斯、廣廈等不斷變化中的十大浙江潛在用戶能夠了如指掌。
但是對區(qū)域和行業(yè)特性的把握,卻遠沒有像在CRM中設置模塊,強化特殊功能來得簡單。
CRM批發(fā)
板塊狀搭結的經濟模式,形成了浙江ERP和CRM領域特殊的市場氛圍。中國低壓電器龍頭企業(yè)溫州正泰,其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甫一落地,行業(yè)第二溫州德力西便立即將上馬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列入日程。溫州鞋業(yè)龍頭奧康的網絡化營銷變革,吸引眾多溫州鞋企躍躍欲試。 經濟專家認為,殘酷競爭下形成的群起現象,已經不能夠用簡單的仿效來解釋。
但是板塊狀的特色經濟模式,卻著實讓所有覬覦浙江民營市場的軟件公司煩惱了一下。
每個企業(yè)上CRM的初衷都是“補短”,但企業(yè)心知肚明的“短板”又都是那么復雜。因此,需求總量很大的民企CRM,個性化方向是千差萬別。
CRM高端需求各不相同:Siebel重視運營,SAP主推管理,Oracle為電子商務吶喊。而CRM專業(yè)型提供商本身的特色和專長也不太一樣,創(chuàng)智重在對數據的分析,聯成互動主推銷售能力自動化,而星際網絡定位與呼叫中心及其解決方案。
但IDC的最新統(tǒng)計表明,CRM的實施成功率只有10%,軟件公司的特色未必能夠適應民營企業(yè)的需求,CRM產品的量化銷售和實施效率受到挑戰(zhàn)。
用友、金蝶這樣綜合性公司在浙江通常的做法是,結合行業(yè)代理重點實施,鎖定行業(yè)龍頭,抓大客戶。但是這樣做有時會“拾起西瓜、丟了芝麻”。
用友一業(yè)務經理有些遺憾地認為,如果CRM能夠批量生產,也許贏利會更大。
2002年5月,浙江特色經濟板塊中蕭山鋼結構企業(yè)群中,有十多家鋼構公司集體招標上CRM,參與的軟件公司卻是一籌莫展。十多個公司的單子,雖然總量不能忽視,但每一個單子個性化都很強,其中不少估價只有幾萬,參與者多有食到“雞肋”的感覺。
然而到最后,獲得定單的星際網絡公司,采取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CRM銷售———批發(fā)。
星際網絡公司將CRM產品中銷售自動化等比較通用的模塊源代碼,以5800元一套的價格,開放給蕭山當地的幾家系統(tǒng)集成商,由他們分頭接下蕭山鋼構企業(yè)的CRM定單,然后再將銷售額的6%交納給星際網絡,星際網絡保障技術支持和特性定制。
初嘗批發(fā)獲得成功后,星際網絡又在一些項目上屢試不爽,憑此,有關預計星際網絡可以一年多賺300萬。
最后,星際網絡索性決定將此種做法加以延伸。2002年5月22日,星際網絡聯合托普軟件、廣州中望、上海億盟等軟件公司、咨詢公司成立“OpenCRM”聯盟,星際網絡希望通過
其他軟件公司、咨詢公司的力量,使新銷售模式能夠實現CRM的低實施成本、高應用附加值。
星際網絡總經理陳成強認為,通過對合作伙伴的培訓和協助,簡化CRM個性化應用準入門檻,提高基礎源代碼的利用價值,可以使得專業(yè)實施集中于系統(tǒng)集成商,而軟件公司則可以專注于產品開發(fā),這樣有利于CRM細分產業(yè)鏈的趨于完善。
陳成強預期,三五年內,此種模式可以成為中國軟件行業(yè)的主流。
但是嘗試性的做法,在CRM界卻引起了不少不同觀點。
從事CRM的大小公司,主營銷售自動化產品的非常之多,聯成互動總經理王力等更是將公司的主要方向定位于此。
有關公司認為,星際網絡的嘗試,打破了競爭領域的一種均衡,由此可能產生降低CRM企業(yè)整體利潤率的不良循環(huán)。
另外,門檻降低后的CRM市場,開放的源代碼隨著應用者水平的提高,會產生新一輪的盜版狂潮,而盜版擴散最終是否能夠為源代碼開放始作俑者所控制,很多公司對此滿腹狐疑。
對此,用友集團副總裁兼分銷及CRM事業(yè)部總經理李友認為,面對一個行業(yè)的整體需求,比較好的CRM的實施方式,是借助行業(yè)代理商推銷、幫助企業(yè)按照自己的需求對系統(tǒng)進行再開發(fā)。
李友說,CRM不是簡單的軟件產品概念,而是一個復雜的應用和解決方案,簡單的源代碼開放和批發(fā),能否成為主流尚待時間的考驗。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