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視電話的分類
1.根據照傳輸信道的分類
(1)基于模擬電話網的可視電話
PSTN的傳輸帶寬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PSTN模擬線路的誤碼率比ISDN數(shù)字線路高,這就對基于PSTN的可視電話終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于可視電話這種對稱式的實時業(yè)務,在線路較好的情況下,調制解調器的傳輸速率能達到最快33.6kbit/s。在傳輸彩色視頻信號時,對圖像的壓縮算法要求很高,就目前基于離散余弦變換和H.263標準算法而言,很難達到每秒25幀左右的流暢的傳輸速率,在實驗室條件即電話線路比較好的情況下,每秒可傳10~15幀圖像,大多數(shù)可視電話在幀速率較低時,全屏顯示的圖像質量是能夠讓人接收的,而增大傳輸?shù)膸俾,全屏顯示的圖像會產生失真和解碼的馬賽克現(xiàn)象。在實線線路上圖像效果會比實驗室上的傳輸效果還要差一些。盡管如此,在目前情況下,這種可視電話終端是比較適合中國使用的,有一定的市場前景。
(2)基于ISDN的可視電話
(3)IP可視電話
2.按照實現(xiàn)方式分
以PC機為核心的可視電話,是指在計算機上安裝攝像頭、圖像處理板和語音輸入、輸出設備(麥克風和揚聲器)和可視電話應用軟件,即可與基于PSTN的H.324標準的或基于ISDN的H.320標準的可視電話的建立通信。
除了以上兩種網絡環(huán)境的可視電話外,近幾年還出現(xiàn)了一種依托Internet的可視電話,用戶要支付上網費用,應用IP協(xié)議和標準實現(xiàn)實時的視頻業(yè)務,實現(xiàn)IP語音、可視圖文、電子郵件等多種功能,是“電話”、“電腦”和“電視”相融合的產品。這種可視電話順應了多媒體家電時代的潮流,利用Internet打可視電話和網上購物更是沖浪愛好者的通信需求。
對于這種可視電話,如果圖像壓縮和解壓的軟件處理得當?shù)脑?圖像的性能比較好。一般安裝一個彩色攝像頭和相應的軟件大約花費約幾百元。用戶操作需要一定的電腦知識,而且每次必須在開機狀態(tài)下使用,其優(yōu)點是價格便宜。總之,基于Internet環(huán)境的計算機可視通信是未來很有前途的產業(yè)。
二、可視電話的技術要求
對于模擬電話網的可視電話,應符合YD/T 1237-2002《PSTN可視電話進網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標準主要規(guī)定了PSTN可視電話與網絡連接的接口參數(shù)、通信協(xié)議、視頻性能、音頻性能、安全性能及電磁兼容性能等方面的技術要求,以及相關的測試方法。
該標準主要引用國際電信聯(lián)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建議 H.324(1998版)《低比特率多媒體通信終端》,并應符合GB/T 15279《自動電話機技術條件》、GB/T 17618《信息技術設備抗擾度限值和測試方法》、GB 9254《信息技術設備的無線電騷擾限值和測試方法》和YD/T 965-1998《電信終端設備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等標準。
在行標中還有一些規(guī)定,如通信接口的測試中有關于傳輸損傷的要求,即兩臺可視電話在25dB的線路傳輸損傷下應能成功進行視頻連接,而且應保證一定的傳輸速率。另外,按照信息產業(yè)部的有關規(guī)定,220V的交流電壓應通過變壓器轉化為安全電壓后,方可接入可視電話。
對于ISDN可視電話,應符合YD/T 1237-2002《N-ISDN會議電視進網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標準主要引用ITU-T建議H.320(1999)《視聽用戶終端技術要求—窄帶視聽系統(tǒng)和終端設備》,其中包含了若干個ITU-T建議,如H.221、H.230、H.242、H.261和H.263等建議。
其傳輸接口應符合GB/T 17904-1999《ISDN用戶-網絡接口數(shù)據鏈路層技術規(guī)范及測試方法》、GB/T 17154-1997《ISDN用戶—網絡接口第三層基本呼叫控制技術規(guī)范及測試方法》、YDN 034.1-1997《ISDN用戶/網絡接口物理層技術規(guī)范及測試方法》的規(guī)定。
對于基于H.323的IP可視電話,應符合ITU-T建議H.323,其中包含了若干個ITU-T建議,如H.245、H.225、H.261和H.263等建議。
三、可視電話的生產、發(fā)展和前景
目前,國內外主流的視訊設備都采用基于ITU T H系列的國際標準。國際上可視應用的生產和供應廠商主要在歐美地區(qū),數(shù)目不多,價格較高,而且主要是面向企業(yè)的商業(yè)應用。
我國可視電話起步雖然比國外晚,但技術標準是與世界同步的,在核心編解碼芯片方面,國內廠商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芯片的研制技術,并運用到國內產品中。我國已研制成功和正在合作開發(fā)可視電話的企業(yè)達到數(shù)十家,一些企業(yè)采用自己的技術生產的可視電話,其性能已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相媲美,且市場價遠遠低于進口產品,還有一部分國內產品出口國外。
我國與國外發(fā)達的視訊業(yè)務相比,我國的視訊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視訊的關鍵技術還掌握在少數(shù)幾個企業(yè)中。我國視調市場還屬于初創(chuàng)時期,市場的開拓還需要時間和精力。
對于重親情和友情的中國人來講,可視電話是普通百姓盼望已久的通信方式。然而,我國可視電話市場發(fā)展還不太理想,還未普及進入家庭,其原因有多方面。
首要的原因是價格。目前4000~6000元的價格不能為普通市民所接受,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目前還不能為了增加一個可視功能而多負擔幾千元的費用。從商家角度來講,他們無利可圖,導致銷售不積極,所以市場上很少見到可視電話的廣告。對于消費者來講,可視電話沒有迅速普及,現(xiàn)行購買的人在一定時間內無法實現(xiàn)其可視功能。據幾個城市的調查顯示:80%的消費者認為可視電話的合理價格應在2000元以下,其中半數(shù)的消費者認為可以接受的價格在1000~1500元左右。由于整個可視電話市場還不夠大,許多專用器件的價格無降下來,導致產品的成本價就在2500~3000元之間。
第二個原因就是傳輸質量。由于傳輸質量不夠完美,畫面的連續(xù)性不強。目前的中國電信網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通信設備和技術,骨干網和本地網的主干線路絕大部分采用了光纖傳輸技術和設備,為各種非語音的寬帶技術提供了可能。然而,對于可視電話來講,直接影響其業(yè)務開展和普及的原因就是市話端局到用戶的“最后一公里”瓶頸效應。普通雙絞線提供的傳輸帶寬很窄,在模擬線路的數(shù)據傳輸速率難以有較大提高的情況下,就需要在多媒體處理芯片或DSP處理芯片的速度上有較大的提升,或者在視頻壓縮算法上有較為明顯的突破和改進。在視頻數(shù)據已壓縮到相當?shù)某潭鹊那闆r下,人們更希望直接解決傳輸帶寬的問題,可以考慮的另外的技術有ADSL、HDSL和ISDN等。目前這些技術的價格較貴,另外這種可視電話的廣泛使用取決于ISDN線路或ADSL設備的普及程度。
第三個原因就是互通。對傳輸協(xié)議和標準理解的偏差,導致不同廠家的終端設備間或終端、局端設備間的互通還不順利。特別是IP可視電話的計費平臺系統(tǒng)、資源管理和調度、統(tǒng)一終端編號、QoS保障、系統(tǒng)安全、終端注冊認證等問題都正在逐漸規(guī)范和完善中。
另外,我們也應看到只有符合中國國情,符合老百姓現(xiàn)階段的需求的產品才能真正走進平常百姓的家庭。在解決了技術方面的問題之后,就應該考慮如何拓展其市場,吸引人們去改變傳統(tǒng)的消費習慣。目前,生產企業(yè)、電信運營部門、內容商以及社會各界正在努力探討這樣一個商業(yè)運作模式,創(chuàng)立多種業(yè)務和業(yè)務關系,既獨立發(fā)展又相互配合,如Internet一樣,轉向網絡收入以外的服務收入獲得利潤:廣告、網絡游戲分成等,以求實現(xiàn)各方的共贏。
作為可視電話產品的本身,也可以融合數(shù)碼相機、監(jiān)視器、攝像機甚至傳真機等多種家電功能,應用于社會保安、遠程醫(yī)療、電子購物等多環(huán)境,找到潛在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群體,從而找到發(fā)展可視電話市場的突破口,起到示范作用,以點帶面輻射,并形成生產規(guī)模,只有大批量生產促使價格降下來,在此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可視電話的功能和真正價值。才能逐步進入家庭,形成消費潮流。
無論怎樣,可視電話的商機對于電信設備制造企業(yè)是不可漠視和不能錯過的。
中國視頻會議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