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紙82號文,電信、廣電“劃江而治”。
2010年,“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通過,多方布局已久、只待發(fā)令槍。
十年進退,十年分合,一根網線所承載之變遷,已滄海桑田。
而記者獲悉的最新消息是,6月6日獲批的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已于6月12日下發(fā)至各省、直轄市的廣電局及相關部門,日內即會公開,各地的試點資格爭奪亦將進入最后沖刺。
“我呼吁了多年的‘廣電、電信交互進入’以及‘給每個電信公司發(fā)全業(yè)務許可’,根本沒人聽。我的‘學者影響力’等于零!” 1998年最早提出三網融合概念的經濟學家周其仁曾在2005年發(fā)出喟嘆。如今,他的十年夢想即將成真。
巨變在即,一系列懸念正沿著歷史的進程展開——三網融合試點的上海與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線公司(下稱SMG),是否已為即將到來的變革積淀了足夠的經驗?
產值相差百倍的電信、廣電兩大行業(yè),在即將到來的“競爭加合作”格局中如何融合生長、如何爭鋒角逐?
三網融合基礎——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的整合,難度幾何?
電視臺、有線網絡、電信運營商、設備商、視頻網站,產業(yè)鏈上下游將走向何方?
所有這些的答案,盡在十年風云最深處。
十年禁入:冰面上的一線航道
在廣電和電信的互相禁入期內,上海被選擇為唯一的三網融合試點地區(qū)。
三網融合的說法,最早源于經濟學家周其仁。
1998年是一個歷史性的年份。這一年,中國為應對WTO的入門條款,正在醞釀電信產業(yè)的新一輪改革開放。同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與美國第二大有線電視公司TCI合并。
目睹兩件事同時發(fā)生的周其仁,有感而發(fā),當年,他公開發(fā)表《數網競爭、三網合一》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國電信業(yè)、廣電業(yè)相互融合,幾張物理網絡彼此競爭的概念。
周其仁此文立足于電信業(yè)改革,“數網競爭”一說,針對的是電信業(yè)行業(yè)自己提出的“自然壟斷”的說法。
根據當年媒體的報道,在1998年,廣電曾試圖摸索開展一些電信業(yè)務,結果受到電信運營商的強烈反對。此后雙方的沖突不斷升級,部分地區(qū)發(fā)生互相破壞對方的網絡傳輸設備的事件,甚至發(fā)生流血沖突。
次年9月,信產部、廣電總局聯(lián)合制定《關于加強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建設管理的意見》(當年國務院辦公廳“82號文”轉發(fā),“82號文”即成業(yè)內對該規(guī)定俗稱),明確了雙方“互相禁入”的原則。
十年禁入期,碩果僅存的只有上海的東方有線,1998年上海被選擇為唯一的三網融合試點地區(qū),上海的有線電視網絡組建為東方有線,提供有線電視、互聯(lián)網接入(與上海電信合作)雙重服務。
此后,廣電總局亦挾“82號文”,叫停了多個地方電信的IPTV嘗試。
曾任廣電總局高級顧問的侯自強對當年發(fā)生的事有不同說法!澳菚r廣電是自己退出了電信。即使到了近兩年,對三網融合這件事廣電總局也不熱心,工信部就更不熱心!彼f。
對于電信系統(tǒng),坐擁數千億年產值的產業(yè),向年產值數百億的廣電系統(tǒng)開放市場;而且注定無法取得廣電市場核心的內容播控權,自然缺乏動力。
對于廣電系統(tǒng),雖然有線電視網絡“帶寬”遠超電信網絡,未來有一定競爭優(yōu)勢,但全國數千張有線網完成雙向改造,進行整合卻困難重重。
因此,在此后的10年間,雖然三網融合一再被提上議程,但卻寸步未進。
多番博弈中,電信系統(tǒng)私下宣稱“不給播控權就退出三網融合”,廣電系統(tǒng)則一再要求給自己更多的準備時間,理由是廣電市場化發(fā)展落后于電信好幾年。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