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8
“回撥一個未接來電,沒說話就被扣掉很多話費!”幾天前,家住朝陽區(qū)的安先生在交費時發(fā)現(xiàn)話費比平時多出了上百元,經(jīng)回憶,安先生覺得很可能跟上月凌晨回撥的一個未接來電有關。據(jù)了解,近期朝陽警方已接到多起類似報案。最近一段時間常有報道:一種新型的詐騙形式,學名叫電話吸費詐騙應運而生,使不少電話用戶落入這類“電話響一聲就掛”的陷阱。據(jù)一位曾從事過此“搶劫”式詐騙的上岸者披露:他在那家公司干了將近一年,一般情況下,手機用戶收到未接電話后的回撥率為30%左右,一年下來該公司獲利巨大,王林本人也從老板那里拿到了50萬元的收入。一個打工者一年時間就輕意的獲得50萬的收入,可想而知黑心老板的利潤有多大。
如果說,市場里,商店內有人膽敢詐騙,不要說一次詐騙幾百元,就是幾元錢,他也插翅難飛有關部門馬上就會進行處理?墒请娫捲p騙卻如入無管之地,從回撥一次電話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也沒有看到有關部門予以堅決的查處和打擊。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相關負責人在采訪中說,如果手機用戶發(fā)現(xiàn)手機費被扣向警方報案,一般來說立案比較困難。因為手機用戶個案受騙金額一般不超過幾百元,而詐騙案的立案標準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此話聽起來令人不解,按照此說法,詐騙只要每次小于2000元,即使累計成幾十萬,幾百萬也可以不立案?不知法律上定詐騙案是否有此種規(guī)定。當然,一些騙子公司都采取異地作案,受騙的手機用戶也比較分散,公安部門偵破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但因為有難度,就能撒手不管嗎?
更令人不解的是,記者致電中國移動10086客服電話,對于記者提出手機接到陌生電話一聲響后掛斷,回撥過去后被扣除手機費的事,客服工作人員表示,這是撥電話人的個人行為,跟移動公司無關。這客服工作人員說的真是輕巧,果真如此嗎?一家騙子公司老板說,這個業(yè)務(指從事打電話吸費,騙手機用戶的業(yè)務)是與某電信運營商合作的,利益按照業(yè)績四六分成,運營商提走四成,公司拿六成。這能說無關嗎?這騙子公司高收費的聲訊臺是誰允許的,這騙子公司的的六成的分贓是怎么得來的,沒有移動公司給他們撐腰,他們能這樣明目張膽的騷擾詐騙?沒有移動公司的代收代扣,怎么能把用戶的錢分到騙子公司的手上,這不僅有關,而且是利益均沾,坐地分贓。
移動客服工作人員提醒,目前移動還沒有推出屏蔽“這種陌生電話一聲響就掛”的服務,用戶遇到陌生電話響一聲便掛,不要隨便回撥,小心陷阱。作為移動公司防止用戶受騙上當是應盡的現(xiàn)職,如果沒有放任騙子公司的意向,就應推出不良電話和不良信息的屏蔽,如今收費的項目技術那么尖端都能實施推廣,為什么這種屏蔽就遲遲不能推出?這種不作為不是放任就是失職。尤其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某些專業(yè)人士還煞有介事的提醒,遇陌生未接電話,應先發(fā)短信試探。這簡直就是自欺欺人,你電信部門替收費聲訊臺扣錢,自己分利,還叫用戶去核實對方的身份,那有這樣的道理。就說有些用戶會這樣做,如果發(fā)送過去的短信同樣高收費呢?這不又掉入了另一個陷阱。
移動公司作為國有企業(yè),不僅僅只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更多的應該是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如果對騙子公司睜個眼,閉個眼,或者只要能給部門帶來利潤,什么錢都敢賺,那就是不講企業(yè)道德,有辱“國有”兩字。
對這種民眾多次反映的響一次的詐騙電話,有關部門應該加以重視,不能再讓此種詐騙行為肆虐。
新華報業(yè)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