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話“響一聲就掛”七秒吸費280元
受害者金先生是北京一企業(yè)部門主管,一直以來,都嚴格按照公司要求,對公用電話按額使用。然而今日中午,公司行政部的人找金先生,說他這月電話高的出奇,其中一個7秒的電話高達280元,經查實該該號碼為聲訊臺電話。行政部決定要處罰他,除了這280元要金先生自己支付外,還要扣除罰金,并在單位進行內部通報。金先生憤怒表示:“大早上,考試完了,11點多跑到公司開會,結果發(fā)現(xiàn)座機有一個未接,沒細看,回撥回去了,結果是‘您寂寞嗎?’當即就傻了,把電話掛了……再看號碼,氣死了……”金先生對此憤憤不平,打電話向北京網通求證,想討個說法,網通回復稱:一星期內答復。
該公司隨后隨后寫郵件通報全公司員工,郵件寫道:“各位同事,請大家警惕“響一聲就掛”或顯示為特殊號碼(如,96229***)的未接來電,切勿回撥。通常這種號碼背后都隱藏著以騙取回撥并自動扣取高額話費的陷阱。這類號碼一旦回撥,即使只接通幾秒鐘,沒有任何通話,仍然會被扣除高額的費用(如,單次通話¥280元)。如果大家看到公司話機屏幕上有類似可疑未接來電,請不要回撥,并立即與IT部聯(lián)系。我們會將此號碼列入黑名單屏蔽處理!
聲訊臺:無法申請新的但可以購買舊的
據(jù)了解,“吸費電話”通常只響一聲,市民回撥過去,或是接入錄音電話,或被掛斷,或是忙音,或沒有任何聲音。但實際上,回撥的電話往往就是被轉接到聲訊臺,從而強行收取機主話費。此外,不法分子為了規(guī)避風險,往往采用異地的手機號碼,消費者因此還要多支付一筆長途電話費。
針對個別聲訊臺群發(fā)短信、引誘消費者撥打聲訊電話的問題,信息產業(yè)部20日發(fā)出通知,要求各聲訊臺立即停止群發(fā)短信,否則主管部門將依法責令停業(yè)整頓。但是,受利益驅動,吸費詐騙越演越烈。一開始,僅止于手機吸費,號碼都是以131、132、135開頭的手機號,而且多數(shù)是在晚上,來電往往只響一聲就會掛斷。 電信部門目前尚無有效的辦法來防止用戶被騙,消費者只能慎重接聽和回復陌生來電,并將這些來電號碼記錄下來,以便日后查詢、拒接。
對于吸費詐騙事件,中國網通解釋說:“由于之前全國有非常多的聲訊臺,收費不一,況且監(jiān)管非常困難,所以目前北京已經封網,不能再申請注冊盈利的聲訊臺,但之前注冊的有些仍然在使用!
盡管無法再申請盈利的聲訊臺,但北京朝陽區(qū)的一家公司卻在招商,其廣告聲稱:“本公司有部分聲訊號碼對外承包,每號每人每月900元承包費,公司提供電腦,電話等一切辦公用品,環(huán)境舒適。輕松賺錢,可兼職,也可專職!笨梢姡瑹o法申請,也可以輕易找到轉讓的聲訊臺,
公安局:對此類號碼不要回撥
2007年9月,周先生的手機上顯示了一個陌生的手機號碼。周先生的剛換過手機,許多朋友的電話沒有留存。于是回撥過去,每次都是被掛斷。月底交費時才發(fā)現(xiàn),多出了幾百元的特殊服務費。隨后,周先生向北京市公安局報案。
網絡有歌謠稱:電話鈴聲響起,騙子開始耍你,一響就斷少見,號碼陌生難辨; 打回才知不對,手機已被吸費,幾十上百不等,騙子屢屢得逞……可見吸費詐騙波及范圍之廣告。據(jù)公安局統(tǒng)計,僅2007年,北京市就發(fā)生利用通訊工具進行詐騙的案件2500余起,涉案總價值人民幣4900余萬元。而電話吸費詐騙與打電話、發(fā)短信、改號等行騙方式成為報案律最高的四大類。
1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在官網上發(fā)文提醒市民:“電話吸費詐騙是新型的詐騙形式,嫌疑人與運營商合作,注冊一個特殊的服務號碼(聲訊電話號碼),使用工具撥打事主電話接通后自動掛斷,如果事主回電話,電話將被直接接到特殊聲訊號碼上,強行吸收事主話費,一次少則30元,多則幾百元!庇捎谀壳胺扇詻]有處罰的明文規(guī)定,公安局提醒市民“對此類號碼不要回撥,更不要多次回撥”,防止被騙。而法律人士均認為,該類行為沒有虛構事實也沒有隱瞞事實真相,不能按詐騙罪處理,只能是一種手機騙術。
網易科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