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一般是我安靜讀書的日子,把手機調至靜音,打開藍牙音響,循環(huán)播放叢林鳥叫與流水聲,讓自己放空,進入到放松的、愿意接納新訊息的狀態(tài),然后,開始閱讀。
上周日的閱讀讓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東方的領導力擅長講“道“,講”內圣外王“,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覺得這是需要一定修為才能達到的境界。而西方的領導力喜歡講”戰(zhàn)術“,講“方法論”,講“如何復制領導力”,從而培養(yǎng)更多有領導力才能的人。個人覺得這個相對容易,人人都能學。那么,誰的方法更優(yōu)?還是應當將兩者長處相結合,在精神層面追求”道“,在微觀運營層面運用好”戰(zhàn)術“呢?

中西方領導力,到底差別在哪里?
東方人更多傾向于認為領導力是天生的。記得樊登描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孔子作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門下弟子三千,但真正為人所知的也就72人。孔子給門徒上課時會先念上一段古文,然后開始問:“你們誰知道該怎么解釋?”此時,能人舉手“巴拉巴拉的”回答孔子提問?鬃游⑿c頭,示意門徒坐下。然后呢?然后這位門徒就有機會陪孔子周游列國啦。其他那些還沒反應過來的門徒呢?都留下種地了。聽著是不是好悲催,一點也不人性化。這哪里是在教?分明是在挑嘛!
同樣的,在重點學校的重點班里,老師每天早上來點名,要是發(fā)現(xiàn)班里前十名有望考北大的學生沒來上學,肯定會打電話去詢問是怎么回事。畢竟前十名是要用來考重點大學的,要用來完成今年學校給的考核指標的,怎么能夠隨意缺課?這時,你或許又會問: 那其它孩子呢?其它孩子只要不搗亂就行。是什么造成了這種“擇優(yōu)制度”,只提拔“拔尖人才“?是人口過多,競爭過于激烈嗎?還是孔子眼里的“一切看悟性”?你悟性差,所以你去種地;他悟性好,所以他有機會陪我周游列國?

西方人更多傾向于認為領導力是可以復制的。在西方的企業(yè)里,非常注重培訓、注重“管培生”計劃、注重員工的個人成長計劃,擅長點燃員工心中那團蓄勢待發(fā)的小火苗,激發(fā)員工更大潛能。在Linkedin 的面試中,面試者最常被問到的一句是:“你計劃在這里待多久?“很多人回答: ”沒想過,但是越久越好。“ 面試官這時會反問:“假如你會在我們這里待五年,請問五年后的你,希望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五年內你又希望做出什么樣的業(yè)績?我看看是不是可以協(xié)調資源幫你達成所愿。”西方管理者將企業(yè)團隊看作一只球隊,總會曲終人散。有人來,就有人走,一切都遵循規(guī)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組團打比賽時,每個人要全力以赴,一起去奪冠。
在中國的部分企業(yè),你要學會看領導眼色,分得清領導臉色,還美其名曰:高情商的人都會察言觀色。領導交代了一件事,不希望你再問他第二遍。結果辦完后,領導說:“這不是我想要的,你怎么當初不問問我再做?“ 結果辦事的人懵了,低著頭小聲說道:“看您忙,沒敢問。而且您當時也和我說了,讓我自己看著辦。“ 我想,我們都犯過這樣的錯。

在日本,一個領導對一個下屬下達一項任務時,會交代五遍。是的,五遍,你沒聽錯。你或許覺得太夸張了,日本人是不是智力有問題?但試想這樣一個場景:李雷,請你把這件事處理一下。下屬說:“好的,領導”。剛要出門,被領導叫住了,再問:“請你重復一遍我剛才交代的事。下屬重復了一遍。領導再問:“你覺得我為什么讓你去做這件事?而不是別人”。下屬再答。領導再問:“你覺得這么做的好處是什么?”下屬再答。“好了,你可以走了,看來你理解了我的意思。慢著,假如這件事不是我讓你做的,是你自己要做的,你覺得怎樣可以將它做的更好?“ 下屬這時候,估計都有棒打唐僧或刨腹自殺的心了。但還是耐著性子,說了幾點自己的看法。五遍之后,下屬終于離開了領導辦公室。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覺得是日本人有病。但日本人的這套做法,正是西方管理學里的做法。你去看老外的六西格瑪法則、PDCA循環(huán)、5Why 原理,都是基于1、2、3,再1、2、3的不斷分解、重復循環(huán)。直到找到問題核心,想出各種解決方案。你要是問老外,把大象放進冰箱里,需要分幾步?老外會回答三步:1. 打開冰箱;2. 把大象放進去; 3. 關上冰箱。中國人可能會譏笑老外傻。但老外也會很可愛的回答你:“你只問了需要幾步,并沒問怎么放進去。這屬于下一步需要分解的,不在本答案的范疇。”然后,揚長而去。

交代任務說五遍,這個看似啰嗦的做法,其實是希望打破彼此的認知框架,確保最初目標與最終結果的統(tǒng)一。畢竟,領導的職責就是領導他人一起做事。你的腦指揮你的手和腳尚還出現(xiàn)差錯,更何況你希望用你的腦,去指揮別人的手和腳?甚至還有更難影響的大腦。
真實案例
在我們公司,之前也頻繁出現(xiàn)過因溝通不暢而導致的工作效率低下問題。后來我就思考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并最終找到了解藥。問題出在了:認知障礙。你以為團隊成員知道的,其實他們并不知道;團隊成員以為客戶知道的,其實客戶并不知道;我們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句話說出來,怎么他最終就理解成了那個意思?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以為的,原來是職場的認知毒藥。

后來,我在公司內部硬性規(guī)定:假如我指派的任務有不清楚的地方,請與我再次確認后再開始,千萬別看到任務馬上就做,耽誤寶貴時間。我們不怕辛苦,但怕只有辛苦。但凡與客戶、伙伴需要接洽,共同完成一件任務時。請與人再三確認在先。比如:你電話里與客戶溝通了一次,請馬上再發(fā)一封總結郵件去對方郵箱。假如沒有對方郵箱,QQ、微信也可以。再次用文字簡單概括一下希望達成的目標:1、2、3。獲得對方確認后,方可行動。這是對自己與他人時間的負責。嘗試了這個方法后,我發(fā)現(xiàn)行之有效,團隊成員減少了再向我抱怨:“那誰誰誰,沒有按照我建議的方法做,所以這事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完成之類的話。“
今日,你聽了我的以上分享后,希望你別簡單誤解我是在抱怨東方的領導力,推崇西方的方法論。相反,我希望你能更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本來就是東方人,文化基因里自帶“道“,但我們并不擅長邏輯思維,缺乏戰(zhàn)術層面的指導與思考。因此,或許最佳的方法是:東方精神層面的”道“+ 西方基礎層面的”術“。兩者結合,領導力最佳,帶出來的團隊戰(zhàn)斗力與士氣最好。

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與你的團隊共同設定一項目標吧,并讓他認同,參與其中;在他需要你的時候,毫不吝嗇你的時間去協(xié)助他;在他做錯了事時,及時給予反饋;在他贏得了勝利時,及時給予鼓勵;鼓勵內部平等相處,不用看臉色,只要用心做事;把自己當教練,有足夠多的耐心帶著團隊成長;團隊也有足夠多的信心,跟著你贏。
以上是我對中西方領導力淺顯的理解,也愿我的每一次分享,都能帶給你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