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爆料稱微眾銀行為了擴大金融業(yè)務,計劃融資10億美元。作為騰訊公司在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布局,微眾銀行的一舉一動都牽涉大家的視線。
但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微眾銀行一直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今年9月行長曹彤離職創(chuàng)業(yè),兩個月后分管同業(yè)業(yè)務的副行長鄭新林也提出要離職創(chuàng)業(yè)。作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民營銀行,高管層的持續(xù)動蕩不僅讓人紛紛猜測:微眾銀行到底怎么了?現在看來,新的融資似乎是微眾銀行重振旗鼓的好機會。
成立于2014年底的前海微眾銀行,注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主要股東騰訊、百業(yè)源投資和立業(yè)集團分別持股30%、20%和20%。作為互聯網巨頭騰訊設立的銀行,微眾一出世身上就烙刻著互聯網的基因:互聯網技術、互聯網人才、互聯網體系……
作為國家批準的民營銀行,銀監(jiān)會并沒有限制微眾的經營范圍;作為網絡銀行,微眾聲明不開設實體銀行網點,在線開展銀行業(yè)務。按照國務院對互聯網金融的定位,微眾的主要目標客戶應該是現有銀行體系服務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小微企業(yè)、長尾客群和廣義零售金融的客戶等。2015年1月4日,李克強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為一名客車司機辦理了3.5萬元貸款。
銀行作為一個行業(yè),其基本生存思路就是吸納存款、識別風險后發(fā)放貸款、然后安全回收本息。微眾銀行的設計模式也不例外,然而作為先于時代出現的互聯網產物,仍然要受限于央行的一貫規(guī)定:未在銀行柜臺與個人見面認證開立的電子賬戶,被界定為弱實名電子賬戶,僅具備購買本行理財產品的功能,資金進出必須通過綁定銀行其他結算賬戶實現。
本來在上線之初,微眾已經設計好了一整套人臉識別遠程開戶的計劃,在長達一年多的征求意見后,央行仍將現場開戶作為網絡銀行獨立開戶的先決條件,遠程開戶只能在此基礎上實現。這就意味著微眾完全無法吸納消費者的存款。不能存款,拿什么貸款?作為一個銀行又怎樣生存下去?
微眾最終選擇了找同業(yè)拆借。當然,對外,這叫做戰(zhàn)略合作。微眾銀行先后和華夏銀行、東亞銀行和平安銀行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其中,微眾銀行從華夏銀行獲得了20億元的同業(yè)授信,微眾銀行還可以共享線下網點資源。拆借成本雖然未對外披露,但顯而易見,要比存款利息高得多。
微眾銀行主推的“微粒貸”業(yè)務,便是通過與同業(yè)合作,以聯合授信的模式放貸。財富管理方面,微眾扮演的是代銷平臺角色,類似于理財領域的“淘寶”。8月末,鄭新林接受財新采訪時稱,微眾銀行在財富管理的優(yōu)勢,是作為分銷平臺能吸引海量用戶的可能:“我們整個架構跟傳統(tǒng)銀行大不一樣,傳統(tǒng)銀行一筆業(yè)務要過好幾個部門,假設每個部門收千五的手續(xù)費,2%的收益就沒了。我們一站式全部搞定,成本很低。”
9月中旬,用戶通過微眾銀行APP綁定招商銀行信用卡時,顯示無法成功。招行對外宣稱是因為代扣接口的濫用帶來的安全隱患,才會單方面關閉微眾銀行的核身接口。招行對微眾銀行招納新增客戶的大門關閉,帶給了微眾很大的危機感。過于依賴同業(yè)合作,充當代銷平臺,就會長期受制于人。如何突破現有的經營模式?微眾以及背后的騰訊也都在急于尋求解困之道。據相關人士透露,新一輪的10億美元融資將幫助這它擴大小額貸款和投資產品服務。而美銀美林正在與微眾銀行共同制定這項融資計劃。這筆錢或許就是微眾下一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