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伊人,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不卡,欧美日韩在线高清,日韩国产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大胆美女艺术,一级毛片毛片**毛片毛片,你瞅啥图片

北京優(yōu)勝資訊有限公司資深顧問楊繼東專訪

2005-12-02 14:54:00   作者:   來源:CTI論壇   評論:0  點擊:


  楊繼東,在他的職業(yè)生涯里做了中國第一張電子日報,搞了中國第一條旅游熱線,成為中國第一家外包呼叫中心的第一任經理,最近又開創(chuàng)了中國第一個直復營銷實驗室。豐富的職業(yè)經歷,翔實的行業(yè)往事,他會告訴你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楊老師,請問您是哪里人?從早先您的情況說起吧。

  楊:我是北京人。1977年高中畢業(yè)以后在北京郊區(qū)插隊一年;謴透呖己,我參加了11月份的高考。我們當時還基本上延用了工農兵學員的方式,不是隨便就能參加高考的,要政審,都是由公社團委給報的名。那時總共給了我們三天的時間復習,考上了就從農村插隊里面拔出來。當時組織上給我報的是北京師范學院(現首都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全是安排的,自己沒有什么選擇。


  我78年3月份入的學。入學以后發(fā)現我們同學的年齡差距非常大。記得我們班上150人,我的年紀是倒數第6,有些同學比我大一輪左右。82年初畢業(yè)分配,大家各奔東西,大部分人都去了師院系統(tǒng),很少有人出這個范圍。

  作者:您被分配到哪里了?做什么工作?

  楊:我當時被分配到了朝陽區(qū)工農教育辦公室,現在叫成人教育局。剛去的時候我被分到了農村科,考查了幾天后說支援區(qū)委,又把我分到區(qū)建委,由區(qū)建委又到了呼家樓建委辦事處,所以我對于政府機構里面的事務也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在那里臨時性地做了3、4個月后,我回到了朝陽區(qū)工農教育辦公室下屬的朝陽區(qū)職工大學,在那里教了10年書。政教系現在叫政法系,教哲學、公關、法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等。

  因為我們不用坐班,經常會到社會上去做兼職,因為成人高考、自學考試等等都要考政經哲學這方面的課。那時我在朝陽區(qū)可是大拿,經常開大課,要說弟子在朝陽區(qū)我可太多了。正式講課是從82年的9月2號開始,當時班上的學生全都比我年齡大,成人教育嘛。當時他們不服氣呀,現在他們說起來當時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哲學課,因為我當時沒有按照老套路來講,不說教,講了很多現實中的例子、歷史上的例子、科學上的例子。我雖然當時生活中的經歷并不太豐富,但讀的書多,知道的事情就比他們多多了。那時講課掙錢不多,一課時也就10來塊錢,但因為名氣在外,總有人來請,有時一天得趕好幾場,這也是當時的教育體制下的一種活動規(guī)律吧。十年的教師生活期間我還在社會上兼職做了不少公司的管理工作,人事、總務、調度等等,包括在西單民族大世界管理過三個大餐廳,那是瀘州老窖的廠長到北京來發(fā)展,他承包了這三個餐廳,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找我替他幫忙。還干過建筑裝修的管理,也幫著參謀設計;還有其他各種行業(yè)。

  作者:10年后去了哪里?

  楊:因為我和我太太是在同一個學校工作,時間太長了都老在一個學校里待著誰也沒什么大發(fā)展,這樣在92年的時候,我就到了北京市旅游服務公司,這樣就脫離了教育圈子。95年,有個新聞出版署的朋友說中國貿易報想要把報社做大,做成一個像中國的華爾街日報那樣特別有影響力的報社,辦了一個大型的招聘活動。我通過朋友的關系參加了應聘,當時面試的程序是播放一段錄音,應聘者根據錄音做記錄,然后寫一篇稿子。我當時確實特別能寫,文筆好是我的長項,而且組織的文章還很有哲理,考完試的第二天就通知我上班了,別的人都是一個月以后才上班的。我一去見到了分管幾個部門的4個副總編,分別跟我面談,想確定我去哪個部門比較合適,結果最后社長點名讓我去總編室當總編室主任。也是因為當時這位社長就是不想用已經有陳舊的報業(yè)經驗、思維模式的人,他認為不懂報紙的排版沒關系,就是需要一個有思想、能突破的人來把關。

  在我熟悉這個行業(yè)的過程中,他們給我看了大量的國外報紙的版式,刊頭、標題,總編室主要是負責第一版,特別是頭條怎么處理。那4位副總編都是這個行業(yè)里的專家,其中關系跟我最好的一個孫總,現在是奧組委宣傳部副部長,中方的轉播董事會代表,他也是新華社駐比利時首席代表,英文、法文都非常好。當時他給我了很多外國的資料。為了尋求另一個突破口,我們又成立了一個中國電子日報編輯部,調任我當電子日報編輯部的主任。過去的報紙全是紙張版,沒有上網的概念,我們幾個人編出了3個方面的電子載體。第一,互聯(lián)網。當時上網的人極少,我們有自己的網站,跟現在的大同小異,當然用現在的眼光看那個版面是太粗糙了;第二,中央電視臺圖文電視。每個頻道的副頻道都用來顯示文字、字幕,當時是想把這個圖文電視作為一個重要的推廣方式,確實也發(fā)展了幾萬用戶,必須有專門的圖文電視卡才能接收;第三,路透社。我們上路透社的網,自己的中、英文版都有。95年10月的一天,我們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發(fā)布會,中國第一張電子日報誕生――中國貿易報電子日報,這在新聞史上是可以寫上一筆的,這也是我的第一個'中國第一'。當時我們網站上的內容都是同步的,網上的內容比報紙上的內容只多不少,因為我們把大量國外的信息放到了網上。資訊也比較全,基本上各方面都涵蓋了,當時比較熱的法律、貿易供求、海外信息等等也都有。我們就是起到了一個開拓的作用,當時上網的人太少,影響力不夠大。后來也沒有資金把它再做大了,這個項目也出來了幾個人,我的副主任編輯,現在是新聞網的總編室主任。

  96年,孫總當了社長,讓我做了一年記者部主任。我沒干過記者,又是一個新的行業(yè),我也要自己去采訪,開始不摸門,慢慢地進入這個角色。真的采訪到了幾個關鍵性的人物,比如麥肯錫的中國總裁、奧迪斯的總裁、柳工的總裁、徐工的總裁、三星……工業(yè)、IT、貿易各行業(yè)中的人物。還有行業(yè)性的文章,我采訪了中國牙膏協(xié)會的會長,這沒什么,真正具有新聞性的消息是――中國人均牙膏使用量一年不足1支,實際上全國只有二十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牙膏;我還寫了一篇評論,"互聯(lián)網何時能互聯(lián)",記述了當時各個企事業(yè)單位開始有了自己的網絡數據庫,但都不對外開放,不能互聯(lián)共享的現象,3年后終于迎來了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第一個高潮。

  作者:那您怎樣開始接觸客戶服務和呼叫中心行業(yè)的呢?

  楊:97年6月13日,我調到郵電國際旅游集團。選擇那里有兩個因素,一是因為離家近,二是因為又回到了旅游行業(yè)。這里的工作就是想做中國第一條旅游熱線,三月份集團申請了兩個特服號95000和95001,中國第一個95開頭的號碼,需要找人來做這件事。第一個報到的是中國體育報的記者劉主任,工農兵學員,也算是我?guī)熜,結果真正開始運營的時候他就調走了。我第二個去的,任命我為95000項目部經理,專門負責組建中國旅游熱線。從6月份開始到9月份,就把這個系統(tǒng)搭建完成了,那時還沒有呼叫中心的概念,就是交換機到電話。原有的整個樓用的都是大唐的交換機,技術部跟我們配合搭建了系統(tǒng),實現兩大功能,第一,電話預訂、電話查詢系統(tǒng);第二,網上預訂。網上預訂這個功能的實現,應該說我們是中國最早的。這在當時是很難的難題,我們那里有位郵電系統(tǒng)出來的陳總工程師,他是這個行業(yè)很權威的人士,他帶領團隊從技術層面完成,我則是從信息層面來操作。當時有5個人負責全國各地分區(qū)域跑旅游酒店的預訂,最后他們一共給簽回了200多家酒店預訂拿折扣的協(xié)議書,F在做酒店預訂的前期流程也還是跟我們一樣的,甚至我們的信息內容的完整性比現在他們的強得多,我們的網站上可以查詢到吃、住、行、游、購、娛的各個方面的真實信息,關鍵字的搜索都有。我們組織了幾十個大學生,給各地打電話,收集各種信息,記錄下來,我記得光文字的資料就有500多兆,在那個時候這就不得了。完成了這個真的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旅游熱線,不僅僅是接電話查詢、預訂,還有知識庫功能。當時是在沒有呼叫中心概念下來做的,就憑腦子想出來,應該有的就給做出來了。當時的口號就是"有勝于無"。

  我們培訓了20多個話務員,北京留了6個,各地都有骨干力量。12月18號,經過了一翻討論、權衡之后,我們終于定名為鴻聯(lián)旅游熱線,并在報紙上報道了'中國第一條旅游熱線――鴻聯(lián)旅游熱線開通'。我們開通的時候是4項業(yè)務,酒店預訂、機票預訂、火車票預訂、鮮花配送。第一天打進來的電話是2000多個,就6個話務員,大多數是預訂火車票。12月份、1月份就進入春運了,那時電話就被打爆了,2萬多的電話量。轉過年來,98年1月到4月我們又增加了4項業(yè)務,預訂旅游點門票、訂餐等等,一共有了8項業(yè)務。

  作者:你們是如何從中國第一條旅游熱線轉變成中國第一家外包呼叫中心的呢?

  這里有個巧合的故事,有一次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我們的李總跟袁道唯博士坐在了一起,事先他們并不互相認識,這就是緣分。聊天中說起來在做旅游熱線,袁道唯就介紹了美國Call Center的情況,就這樣認識了一個對呼叫中心熟悉的人。98年3月份郵電國旅組織人員去美國考察,袁道唯博士給我們介紹了一個Call Center去參觀,當時這個Call Center 在美國排名第49位,4層樓,14個語種。當時我們設想按照2萬多的話量,估計得要100個話務員,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不得了啊?疾楹缶陀X得應該把人家的好東西引進來,美國方面也承諾愿意跟我們合作。我們的業(yè)務就運營到4月就停了,準備合資,這就是九五資訊最開始的前身。

  4月30日那天,袁道唯帶著ROBERT李來到我們公司,我代表公司做了95000項目介紹,所有資料也都是我準備的。袁道唯也介紹了美國方面的情況,當時我們公司在京龍大廈六層,他們也考察了一下環(huán)境。5月1日去杭州我們的分公司考察,5月3日回到北京簽約合資,定了雙方各投800萬人民幣,袁道唯任第一任總經理,我們這邊的鴻聯(lián)信息網的趙主任任副總,我是呼叫中心經理。還有一個副總,張道政,他是五筆字型的發(fā)明人,他的技術很棒,任技術副總。

  運作了一個多月以后,我被調回總部,因為鴻聯(lián)九五要上市,調我回去寫上市的資料,那是在7月份左右。郵電國旅是95年底時貸款30萬成立的,到了97年我去的時候,已經有9個億的資產了,發(fā)展得非?。到了9月中,郵電國旅上市受阻,我又調回呼叫中心這邊繼續(xù)任經理。李京成老師已經做了一部分的人員招聘工作,我回來以后又跟他一起去了269秘書臺,從70多人里面挑選了2個。我們內部開始訓練一個話務員,這個女孩是朝鮮族的,英語不錯,袁道唯帶回來的英文資料常常讓她幫著翻譯,后來我們就訓練讓她講課。這個話務員后來很早就成為九五資訊的運營經理了,現在她在Tele performance當總監(jiān)。當時的業(yè)務是要做電話營銷,那時沒有CSR,都是叫TSR,給我們的教育也是要做一個電話/營銷/銷售人員,后來的1年后才有客戶服務代表的概念,才有"CSR"。98年10月5日,第一期九五資訊的人員培訓開始,那天是中秋節(jié)。當時培訓了28個人,最后留下了26個,F在太公網的運營總監(jiān)曉冰,她是我們那第一批培訓的人員里考試的最后一名,現在已很成熟了。培訓了3個月,到12月份,裝修完工了。然后就讓她們練習打字,做模擬訓練等等。這期間,以前旅游熱線的全部業(yè)務都停頓了,只保留了一項――酒店訂房業(yè)務的團隊訂房,有幾個大的IT公司,長天、宇博等等一直是我們長期的團隊訂房合作伙伴,只留下李格一個人在市場部,都由他來負責。

  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等待期,一直到99年6月份有了第一個業(yè)務,為康柏作一個培訓,李京成是培訓部經理,他給九五資訊帶來了第一單。這段時間袁道唯離職,李寶民博士來了。袁道唯是個很有品性的人,他的原則是'先做好人,再做好事'。當時大家都對呼叫中心一無所知,他拿來國外的資料邊翻譯邊跟我們討論,對于呼叫中心行業(yè)的認知,他是我們所有人真正意義上的啟蒙老師。

  李京成老師開始組織我們的教材,那時候中文跟英文的概念都對不上,有很多歧義的,也沒有現在的中文專用名詞可用,只能自己創(chuàng)造,現在流行的許多說法真是我們叫出來的。

  之前我們做的那些項目全是調查,都是做給參觀的人看的,我后來統(tǒng)計當時設計的調查問卷大概有十幾種。我們跟技術部提出需求,技術部崔東海手特別快,第二天就能開發(fā)出個小軟件給我們用,他后來了擔任央視資訊的總經理。

  李寶民來了以后起了很大作用,后來市場部陸續(xù)談了一些項目。HP、海信,8月份談的愛立信的項目,9月份奧迪的3個多月外呼的項目,10月份談的微軟的項目,11月份北京建行的外包項目,就這樣由原來想象的做電話營銷的市場轉為做外包。我們的那些話務員基本上都是從這里開始做起并且發(fā)展起來的,都經歷了這一階段。

  99年我們也曾經給日本、新加坡做過外包電話銷售的試驗,但做不下去,主要是因為電話費用太高了。那個奧迪汽車的市場推廣項目,是在奧迪2000年1月上市前做了3個月的市場推廣,我們一共打了60多萬個電話,成功的有價值的訪問量是6萬多。奧迪原來預計2000年的生產總量是1萬輛,在那時這是個不可想象的數字,但實際上到5月份這1萬輛就訂完了,到10月份后加產的1萬輛又銷售完了。

  2000年4月初的時候我們拿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項目――諾基亞客戶關懷中心。就在這個時候,技術部他們提出集體辭職,只留下了一個人,他是負責操作交換機的。

  用了1個月的時間我們組織力量把系統(tǒng)搭建起來,并完成裝修(我設計的環(huán)境布局);同時,我們加緊招人,4月25日骨干培訓,5月8日全員培訓開始,6月12日正式接聽電話。在諾基亞這個項目上培養(yǎng)了很多人,不提一共出了多少的經理、主管,只說現在外面市場上光是運營總監(jiān)就有6個是那時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至少從培養(yǎng)人材來說,這是我們非常自豪的。我先帶了2、3個月后,李京成老師接手管了一年多,這個項目運作成熟了。

  接著我就去幫神州數碼招了第一批新人,給他們做培訓,帶好了再交給神州數碼。接下來我又陸續(xù)開發(fā)了好些個新項目,思科、阿爾卡特等。8、9月份我們去廣東開發(fā)了第一個外包的順德移動公司,帶了2個一期的話務員,在那里待了一個月,讓她們2個做經理,招人、培訓、管理,給建起來了。12月份我又去了一趟,又在那里待了一個月,2001年元旦,李京成是在貴陽為1860項目招人培訓,我是在順德過的。當時我父親病重,其間四次搶救,我都沒能回去看望,直到1月中我才回的家,沒多久我父親就去逝了。

  2月底我去了上海,建上海大眾的項目。3月15號是"3.15"消費者權益日,必須在這之前開通。3月1號資金到位,啟動這個項目,從環(huán)境裝修,系統(tǒng)搭建,設備安裝,人員招聘、培訓,制作服裝等等所有這一切12天時間完成,3月12號建成開通了,試運營3天。我們幾個人就憑一股沖勁拼命干,幾乎都沒睡覺,真累得夠嗆。12號建成,13號我就大病一場,發(fā)高燒。在這期間我還跑了一趟廈門,把廈門移動公司的項目也拿下了。

  4月2號我?guī)е毺镞有張辰,我們3人去廈門籌建1860那個項目,讓寶田當經理。當地的報紙不讓我們打廣告招人,結果只能是我們到學校里去,拿個大喇叭,喊,介紹公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暨南大學、廈門郵電學校等等,小一千人大禮堂里招聘呢,最終篩選出80人來。時間非常緊,4月20號培訓完成開始運轉。4月26日我到上海做華東、華南運營總監(jiān),5.1之后我基本上就常駐上海了。

  上海移動這種完全負責的外包,除了對方提供場地、設備外,其余所有的都是我們來提供、解決,籌建、招聘、培訓、運作、管理,一切的一切。百忙,還得要到處跑,上海督導、廈門督導、貴陽救火、廣州救火。

  我除了做運營管理,還要去談項目,在九五資訊后來我還任事業(yè)拓展總監(jiān)和市場總監(jiān),主要負責與客戶聯(lián)絡,出方案,參加招投標活動,記得我們曾用40天時間寫了41個方案,我與銷售出去談項目,成功率很高(超過60%);針對汽車行業(yè),我們還舉辦了有一定規(guī)模的汽車行業(yè)呼叫中心研討會(九五資訊在汽車行業(yè)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我還組織了公司的各種宣傳品、禮品制作,網站的、視頻光盤的、宣傳冊等等,干的事情太多、太雜,就不一一贅述了。

  2003年4月非典來了,比較空閑,我的中方公司鴻聯(lián)九五要建中信金融服務中心和呼叫中心外包平臺,兩次給我打電話,把我招回,這樣我與李京成老師就離開九五資訊回到鴻聯(lián)九五來籌建呼叫中心(后來張董事長將它命名為鴻聯(lián)九五信息處理中心,簡稱IPC),2003年11月1日按計劃正式開通運營。

  作者:那您怎么又做了中國第一家直復營銷實驗室了呢?

  楊:去年,由于鴻聯(lián)九五內部調整,我和李京成老師都離開了。今年,我們兩和牛寶田一起在CTI論壇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中國第一家直復營銷實驗室,并于近期開展業(yè)務了。

  作者:請介紹一下直復營銷的有關問題。

  楊:這里我想先澄清幾個概念。

  首先,什么是直復營銷?直,就是直接與客戶接觸;復,就是復合的接觸方式,不是一種,并且是反復、重復進行的;營銷,包括了市場推廣與產品(或服務)銷售兩個含義(國外稱:Telemarketing / Telesales);直復營銷基本的字面含義就是通過多種方式反復直接與客戶接觸進行的營銷活動,也可以理解為除店面營銷外的其他各種營銷方式的復合應用。

  其次,直復營銷與直銷的區(qū)別是,直銷是通過人與人的直接面對面進行的銷售活動,有一套固定的銷售模式,從廣義上講直銷也屬于直復營銷的一種,但在中國由于國情原因,直銷完全是一種獨立的營銷模式,所以直復營銷不包括直銷,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再次,直復營銷與電話營銷的關系,這里有從屬關系,電話營銷是直復營銷的一種方式,而且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電話營銷不等于直復營銷。

  第四,直復營銷與直郵的關系,同電話營銷一樣,直郵也是直復營銷的一種,直郵可分為盲寄、會員郵寄、目錄銷售、郵購等方式,仍是屬于直復營銷范疇。

  第五,直復營銷與廣告的關系,廣告可分為沒有針對性的大眾廣告與有針對性的目標廣告,有針對性的目標廣告,如電視購物廣告直接請觀眾或讀者訂購,與直復營銷有密切關系,也可以說是直復營銷的方式之一,就是靠廣告直接與客戶接觸引導他們消費,直復營銷不排斥廣告,甚至一定意義上講要依托廣告進行營銷。

  第六,直復營銷與網絡營銷的關系,網絡營銷是直復營銷的一種,直復營銷越來越需要網絡營銷,網站、電子郵件、VoIP網絡電話、即時通訊,以及短信互動等方式將成為直復營銷的重要手段。

  直復營銷的多種營銷手段包括:從營銷方式上分,有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網絡營銷、直郵、目錄營銷、廣告、組織活動、促銷計劃、說明會、展示會、直銷等;從營銷過程上分,一次性、組合啟動式、重點分段式、目標轉移式、主客互動互換式、雪球滾動式、核心爆炸式、波浪起伏式,還可以形成咨詢、下訂單、配送、物流、回訪、售后服務、新產品二次營銷推介等一系列運作過程,等等;僅從電話營銷的角度看,也可分為主動被動、呼入呼出、冷呼(Cold Call)、二次呼、追呼、回呼、梯隊呼叫排列組合、俱樂部會員群呼、VIP關照、程序呼叫等等方式。

  作者:能否將中國直復營銷實驗室的定位介紹一下?

  楊:我們把中國直復營銷實驗室定位為一個綜合性的平臺,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它是一個開放平臺。我們知道很多企業(yè)想了解別人是如何做直復營銷、電話營銷的,但想到別人那里看看、了解情況、學習經驗,是有很大問題或障礙的,重要是安全、保密以及同行是冤家的問題,我們搞實驗室是開放的,對所有企業(yè)、行業(yè)、所有的甲方、乙方都以開發(fā)的態(tài)度歡迎大家參觀交流,我們提供這樣的平臺對促進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是有益的,也是有需求的;CTI論壇作為第三方開放平臺來運作這個平臺也是責無旁貸的。

  其次,這是個展示平臺,軟硬件廠商可以將自己的相關產品在這個平臺上展示,體現各自的優(yōu)勢與特點,實驗室也會對這些產品進行某種應用性測試,并展示、推薦給甲方需求單位,使需求者得到直觀的、體驗性的感受,對其選擇有一定的指導、借鑒意義。

  再次,這是個實驗平臺。一方面,直復營銷的從業(yè)者可以在這里進行各種他們所需要的實驗活動,包括數據實驗、財務分析實驗、業(yè)務實驗、實驗分析報告,以及技術方面的通訊實驗、管理系統(tǒng)實驗、話務管理實驗、錄音實驗、操作實驗等;另一方面,可以進行實地人才培養(yǎng)與運營經驗實驗交流,人才實驗可以說是這個平臺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我們的初衷之一;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通過實驗,進行理論研究的匯總,將實驗的結果上升到理論,將其中有價值的、規(guī)律性的內容與業(yè)界同仁共享。

  第四,這也是實踐平臺。我們不僅做實驗,還要開展一些實踐性的項目運作活動,我們的專家、講師要直接參與到直復營銷的實踐項目中,在實際的項目運作中探索有現實意義的有指導性的咨詢與培訓內容,使得我們的咨詢培訓工作具備實踐經驗的依托,更有說服力、更有典型案例可供參考。

  第五,這還是綜合平臺。我們將多種營銷方式、多種先進技術集中到這里,形成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的綜合場所,規(guī)模不大,實驗性質,但很全面、很集中、很有特色,這樣的平臺是我們的目標。

  第六,我們還希望它是一個國際交流平臺。直復營銷在發(fā)達國家發(fā)展很快,可以說是未來營銷領域或經濟活動中具有巨大發(fā)展?jié)摿Φ男袠I(yè),中國與世界的在這一領域的對話也許需要這樣一個平臺,我們至少肩負著引進、介紹國外同行先進經驗的責任,進行國際交流可能也是我們國內有識之士共同的愿望,希望我們能架起這樣的橋梁。

  作者:請問,您對實驗室運作的有什么設想?

  楊:與前面我們介紹的內容基本一致,我想再強調一下,中國直復營銷實驗室的運作設想。

  首先我們要啟動一些實際可操作的項目,我們準備從海外離岸業(yè)務開始嘗試,因為它是全新的,需要我們最早的投入;

  接下來,我們將邀請業(yè)內的需求單位進行相關的體驗、交流,以及信息共享;同時,我們將邀請廠商展示他們的相關產品;

  如果有人感興趣,需要進一步探討本企業(yè)如何啟動直復營銷或電話營銷項目,我們將提供無償與收費兩種合作方式的咨詢服務;

  我們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培養(yǎng)直復營銷的各級人才,如有企業(yè)需要我們還可以提供代培服務或輸送人才服務;

  在一定時期我們將組織業(yè)內人士進行相關交流活動,大家進行經驗分享;同時,與國外同行、機構的交流活動也將列入我們的運作日程;其他活動還包括編寫這方面的培訓教材,與高校合作辦學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組織境外考察等等。

  我本人歷經幾個行業(yè)的轉折,做了中國第一張電子日報,搞了中國第一條旅游熱線,成為中國第一家外包呼叫中心的第一任經理,這些已成往事。今天,我們一起來建立中國第一個直復營銷實驗室,這是令人再次興奮的事,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但我相信,在我們這些同事的鼎力協(xié)助下,在業(yè)內各位朋友的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中國直復營銷實驗室一定會健康成長并達到我們所期待的目標,我們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作者:謝謝! 

分享到: 收藏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