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如果騰訊“被收費”,用戶會不會也“被收費”?
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從經濟學上來講,企業(yè)的成本增加后,必然會轉嫁給用戶,才能保證自身利益不受損。所以從總量來看,如果被收費,騰訊要么降低自己的利潤率,要么只能增加向用戶的收費。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邏輯。
不過,絕大多數的微信用戶,是不可能感受到這個變化的。
中國當前惡劣的互聯(lián)網競爭環(huán)境,決定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還必然處于“偽免費模式”橫行天下的局面。
所謂“偽免費模式”,即向用戶提供免費的基礎服務,同時銷售各種增值服務包,并以用戶資源為商品,在其他的環(huán)節(jié)賺錢,比如廣告、流量倒入等。在QQ時代的騰訊即是如此,未來微信也不會例外。
說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話,不用管其他任何理由,也不用看任何國內國外的案例,只要有一個周鴻祎在那虎視眈眈看著,馬化騰哪還敢提收費?
第六、騰訊給監(jiān)管者出了道兩難命題
騰訊是怎么應對這件事的?
中移動下錯棋,讓騰訊獲得了3億用戶的輿論支持,但這并不是治本之道。
因為只要騰訊的服務器還在運營商的機房里,還使用著運營商的網絡,它就始終不能真正脫離運營商而生存。即使變成再強大的鯊魚,依然離不開基礎網絡這片海水。
所以,在今年兩會上,馬化騰提出,開放網絡建設。
這是直擊底線的一著,但也給監(jiān)管層出了難題。如果開放網絡建設,整個國家的信息通信產業(yè)結構就可能受到沖擊,國防、安全等領域也會面臨更大風險,但如果不開放,移動互聯(lián)網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越過運營商,以“免費的午餐”一寸一寸摧毀運營商的防線。
那么,監(jiān)管者應該怎么辦?
第七、政府不出手,事態(tài)將如何演變?
在過去的很多年,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幾家大企業(yè)爭吵不休時,坐小板凳上喝茶看戲,坐等政府最后出手拍板定調。
但可以看到的一個趨勢是,政府的出手正越來越少——至少在通信和互聯(lián)網領域是如此。因為政府已經越來越準確地把握到了自身的權力邊界:除了對市場關鍵秩序的確立,以及對越過法律邊界者的治裁,政府對市場干預越少,產業(yè)反而越健康。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在被所有網民痛罵的壟斷行業(yè)中,兩桶油、水、電等,提供給民眾的產品都在漲價,只有通信是在逐年降價,而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免費為王更是一直沒有任何改變。
而在微信事件上,工信部部長苗圩的兩句話值得咀嚼。
一句話是,工信部正在“協(xié)調”各方,而不是我們已經熟悉的“正在研究如何處理”。
另一句話是,“市場的問題,交給市場解決”。
顯然,政府不準備“出手”。歸根結底,這就是一個人要錢,一個人不給錢的商業(yè)問題,而且為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自己的委屈,也沒有誰越過了法律與道德底線。既然這樣,你們就自己商量去吧,我不管了。
值得慶幸。至少我沒有想到比這更好的政府處理方式。
當然,一個問題隨之而來,就是政府不出手的情況下,事態(tài)會如何演變?
1、騰訊向運營商交費或許難以避免,差別只在于多少。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被放大的外部輿論走向,也將會成為雙方討價還價的砝碼。
2、天底下沒有真正免費的蛋糕。微信商業(yè)化是必然趨勢,運營商收不收費,微信都一樣會商業(yè)化,區(qū)別只在于,在不同的成本情況下,它的價格方案可能會進行一些細微的調整,僅此而已。
3、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用戶來說,微信基礎的服務肯定還是會免費的,馬化騰不會傻到收費,運營商更不會傻到逼馬化騰收費。那些鼓噪“免費時代將結束”的人,要么不懂,要么就是黑。
至于其他的變化,大抵都已無關大局。
唯一的重要懸念,在于此次事件對于政策將帶來多大的推動。
比如網間結算,這個問題已經是“老大難”。
比如民資進入電信的改革力度,而這,將是今年工信部的重要工作,但其深 度與廣度,仍有待時間來觀察。
在最近,最有可能有新動態(tài)出現的場合,或許會在博鰲。4月7日在2013博鰲亞洲論壇的“移動互聯(lián):熱點的冷思考”圓桌會議上,中國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與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