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橋」的報導提到,近年AI發(fā)展飛猛進,在很多不同的領域都超越人類表現(xiàn),像是圍棋、德州撲克、物體識別和語音識別等。雖然因此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但很多人也害怕,AI是否有一天真能取代人類。對于這個疑慮,李開復提到,目前的AI還沒有這樣的能力,「盡管如此,危機仍然存在,即使是弱AI,10年后也能取代50%的人類工作量,30年后這個數(shù)字可能變成90%」。
李開復說,某些重復性高、思考比較簡單、手動類型的工作,將可能比較容易被AI取代,「例如客服、翻譯、司機、保姆、助理、保安等」,相對來說,需要個性化、創(chuàng)造力的工作還是會存在,像是科學家、頂尖管理者、作家、畫家、詩人、編劇和藝術家等等。
現(xiàn)場的富士康員工提問,若是真的90%的人都沒工作了,大家該如何應對,李開復則回答,就算有了AI,也不等于要把人分成「有用的」與「無用的」,重點是要讓所有人都變成有用的人,「怎么做?只要學習AI,挑戰(zhàn)更高難度的工作,或者創(chuàng)造更多關愛型的工作,例如換季折衣師、營養(yǎng)師、陪伴師,以滿足人類情感需求為導向的工作,是機器人所缺乏的」。
郭臺銘在演講后也提到,大家不需要畏懼AI,要學會勇敢地直面它、運用它、主宰它,「雖然AI帶給我們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持續(xù)不斷地學習、改善、提質增效,讓自己不會輕易被取代,讓工作只增多不減少,把我們的‘車刀’變成永遠不會被取消的‘菜刀’。」
李開復日前也出席一場瑞士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中的對談會,他提到,中國未來會是AI發(fā)展非常強勁的推力,因為已經有一流的理工科教育,還有創(chuàng)業(yè)與大量投資在該領域的氛圍,加上牌大的資料量和政府政策,未來發(fā)展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