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望遠鏡(簡稱 CSST)是中國空間站工程最重要的空間科學設施,是我國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指標最先進的新一代旗艦級空間天文望遠鏡,也將是未來十年國際最重要的空間天文觀測儀器之一。
據(jù)介紹,CSST 科學研究工作將涉及到暗物質、暗能量、宇宙學、星系起源與演化、恒星、太陽系和系外行星等天文學領域的前沿熱點方向和重大科學問題。
巡天望遠鏡的成像質量、分辨率與哈勃望遠鏡相當,但巡天望遠鏡的視場可達到哈勃望遠鏡的 300 多倍(提醒:1990 年發(fā)射的哈勃是第一個光學紅外空間望遠鏡,而巡天是第一個光學空間天文望遠鏡,很難通過參數(shù)進行對比),因為它采用了離軸三反光路方案,而哈勃望遠鏡則采用了 R-C 卡塞格林望遠鏡(兩塊反射鏡組成的反射望遠鏡),所以視場范圍更大。
除了主鏡以外,巡天望遠鏡還搭載了一些后端模塊,包括星冕儀、太赫茲、多通道成像儀等,通過這些模塊的聯(lián)合工作實現(xiàn)科學目標。巡天望遠鏡的光學設施安裝在一個光學艙平臺上,光學艙平臺與我國空間站共軌飛行。
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光學艙,巡天空間望遠鏡將架設一套口徑 2 米的光學系統(tǒng),并配備一系列最先進的探測器。望遠鏡的大小相當于一輛大客車,立起來有三層樓高,重達十幾噸。巡天空間望遠鏡主要分成兩部分,包括巡天光學設施和巡天平臺,預計于 2024 年前后投入科學運行,已規(guī)劃的任務壽命是 10 年,但可以通過維修不斷延長壽命。
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階段還將利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科學實驗柜和艙外大型載荷設施,開展更大規(guī)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主要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地球科學、航天新技術等眾多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巡天望遠鏡不僅能夠實現(xiàn)廣域的巡天,還可以進行針對特定目標的極深度觀測,能夠實現(xiàn) 400 平方度的極深度成像觀測。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首次科學年會于 3 月 27 日至 4 月 1 日在京舉辦,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國科學院、各高校等 59 個參會單位的 600 余名代表齊聚一堂,就 CSST 的科學任務、技術創(chuàng)新、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本次大會由兩天報告會及三天分會討論組成。內容涉及宇宙學、星系與活動星系核、銀河系與近鄰星系、恒星、太陽系和系外行星等方向,涵蓋各種領域的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李惕碚、景益鵬和韓占文受邀出席大會并做了精彩的報告,充分展示了科學界對 CSST 的期待與重視。
此外,陳建生院士做了題為“中國空間站望遠鏡巡天的公眾性與社會性”的專題報告,為今后 CSST 公眾性與社會性的傳播推廣指明了方向。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為下一步更加合理有效使用好望遠鏡,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做好各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