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看似簡單,坐在桌前,動動鼠標,接接電話,但既要有強大的語言翻譯能力,又要有一顆真誠奉獻的心,守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我們是語言服務的最后一道防線。”

在北京冬奧會的志愿者群體里,焦淼所在的隊伍是十分特別的一部分,他們沒有活躍在各個場館內(nèi),也沒有活躍在大街小巷里,但他們的聲音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來自世界各地朋友的耳畔,消除彼此的隔膜,溫暖大家的心。他們就是多語言呼叫中心的語言服務志愿者。
“我的工作看似簡單,坐在桌前,動動鼠標,接接電話,但既要有強大的語言翻譯能力,又要有一顆真誠奉獻的心,守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我們是語言服務的最后一道防線。”在多語言呼叫中心(Multilingual Call Centre),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三個人的對話里,兩個人面對面,而剩下的那個人便是多語言呼叫中心的語言服務志愿者。
走進多語言呼叫中心,寬敞的玻璃房里一張張長桌排列,每張桌上標記著不同的語言:法語、英語、德語、日語、俄語、意大利語……多語言呼叫中心隸屬于北京冬奧組委會對外聯(lián)絡部,前身為“北京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成立于2008年,為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全天候、無障礙”的語言服務。多語言呼叫中心遵循“語種全覆蓋、時長全響應、服務全專業(yè)”的工作原則,為保障冬奧會的正常舉行,近百名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語言服務志愿者在線提供24小時語言翻譯服務。
焦淼說:“‘您好,這里是冬奧多語言呼叫中心法語專線。’簡短的開場白,聆聽對方的要求,專業(yè)流利地翻譯,這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隨著越來越多的冬奧代表團抵達北京,多語言呼叫中心的工作開始忙碌起來。站臺上、出租車上、酒店里……很多地方都多了他們的聲音。焦淼表示:“作為一名多語言呼叫中心的志愿者,能夠為北京冬奧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