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消息,據(jù)Futurism報道,社交網(wǎng)絡Facebook下屬人工智能(AI)實驗室開發(fā)出一款動畫聊天機器人,它能在交談過程中對人類的面部表情做出自然反應,以至于志愿者們認為,它的反應幾乎與人類沒什么差別。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直觀地理解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在交談過程中,數(shù)以百萬計的微小肌肉運動改變了我們眼睛、嘴巴以及頭部的位置,向我們的同胞發(fā)出我們正在作何思考的信號。這些無意識的動作讓我們成為獨特的物種,但它們也讓機器人模仿人類變得異常困難。更有甚者,這種模仿看起來很恐怖,因此形成了所謂的“恐怖谷效應”。
Facebook下屬AI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讓我們距離攻克這個障礙又近了一步。他們開發(fā)出一個由AI算法控制的動畫聊天機器人,并設計用于在Skype對話期間監(jiān)測人類面部的68個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AI機器人學會了對其所看到的事物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例如點頭表示同意,眨眼代表驚奇,或者在對方話語中發(fā)現(xiàn)有趣的東西時大笑等。然后,志愿者們觀看了這個機器人對人類對話的反應,認為這是一種自然的、類似人類的反應。

圖:Facebook算法能夠理解人臉上的變化值,并從4到-4的維度表示。研究人員指出,每個維度代表了臉的不同側面,比如它的方向或嘴巴的位置。
Facebook的AI實驗室將在9月底的國際智能機器人和系統(tǒng)會議上展示這款機器人。目前,這款機器人可在非;镜膭赢嬛酗@示出反應,所以這個算法可能還不能直接跳轉到更現(xiàn)實的類人機器人身上。特拉維夫大學AI研究員戈登·戈登(Gorden Gordon)表示:“對AI來說,真正理解面部交流而不僅僅是模仿它是非常重要的,真實的面部表情是基于你的想法和感覺而展現(xiàn)的。”
即便如此,我們似乎越來越接近這樣一個時代:AI技術讓機器人變得更像人類,更難區(qū)分開來。Facebook的AI實驗室已經(jīng)看到聊天機器人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語言,而劍橋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jīng)開發(fā)出一套系統(tǒng),可以從面部表情判斷出人類的痛苦程度。
有了這樣的進步,我們很容易就會認同美國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觀點,他認為AI是人類的巨大威脅,或者至少我們無法與智能AI相處得很好。但是,隨著其他Facebook的AI機器人努力幫助改善用戶的心理健康,讓機器人變得更像人類以便幫助我們自己似乎越來越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