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帶寬能夠把林丹虛擬出來,在我家里貼身對我進行羽毛球的指導。把地中海的海風,青藏高原的白雪,各種各樣的感覺,直接讓我體會到,而我只需坐在家里。當食物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就可以很清楚它是幾個小時之前采摘于哪個地方,經過怎樣的運輸方式到達我的餐桌……這就是ICT在未來可能給我們帶來的。
而作為全球ICT領域的創(chuàng)新者,華為正參與到這場偉大的變革當中,致力于幫助企業(yè)打造面向云計算時代的敏捷網絡之道。2014年5月25日,華為網絡大會2014(HNC2014)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大幕。今年大會的主題是:敏捷已來?Weaving The Future——一個全聯接的世界,敏捷的商業(yè),敏捷網絡,已經到來。
圍繞五大趨勢 實現敏捷網絡創(chuàng)新
在過去的三年中,業(yè)界圍繞云計算、移動性、社交媒體、大數據和物聯網這五大趨勢,展開了各種討論和創(chuàng)新。華為企業(yè)網絡產品線總裁劉少偉表示,華為也在通過敏捷網絡,來為世界帶來創(chuàng)新的動力。
在大會上,劉少偉畫出了敏捷網絡架構的全景:敏捷網絡是華為公司面向企業(yè)市場發(fā)布的下一代網絡解決方案,它基于SDN思想加三大架構創(chuàng)新,可以讓網絡能夠快速、靈活地為業(yè)務服務,讓企業(yè)獲得領先四倍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速度,幫助企業(yè)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先機。
劉少偉所說的三大架構創(chuàng)新包含:全可編程、質量感知和平滑演進。其中,全可編程實現了網絡功能通過軟件定義快速擴展;而質量感知則是通過iPCA(包守恒算法)使網絡具備了感知業(yè)務質量并精確定位問題的能力;平滑演進則是指敏捷設備可以直接在現有網絡中部署,而不存在兼容性問題。
不僅如此,華為的敏捷網絡在操作易用性上也有里程碑式的創(chuàng)新:UI設計擺脫了傳統(tǒng)的DOS模式,現在的網絡工作者可以在Windows環(huán)境下實現敏捷網絡的操作,這大大節(jié)省了客戶的工作時間。
劉少偉還用一系列數據說明敏捷網絡得到了市場的認同:從2013年8月8號,華為發(fā)布了敏捷網絡后,華為從去年10月份開始部署第一個項目,經過大概7個月的時間,到現在為止已經中標184個客戶,同時現在150個項目正在運作當中。
攜手合作伙伴 打造敏捷產業(yè)鏈
劉少偉介紹,在過去的一年里,華為敏捷網絡的布局已經全面鋪開,主要包含敏捷園區(qū)、敏捷數據中心、敏捷廣域和敏捷分支4大子解決方案。這四大領域的解決方案已經豐滿起來,這也是華為宣布敏捷已來的基石。
敏捷網絡的基礎架構已經搭建完成。
首先是網絡設備層,它包括了四類設備,第一類設備是傳統(tǒng)的網絡設備,第二類設備是數據中心中的服務器或者虛擬化、大型防火墻等設備。第三類設備是華為在2013年發(fā)布的敏捷交換機,它是全方位可編程的設備,第四類設備是敏捷分支,它改變了過去網絡設備的形態(tài),敏捷分支是完全開放的,在其中可以部署各種軟件,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廣域加速、通信、Windows等等各類軟件,敏捷分支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盈利模式,這是一種類似AppStore的平臺。通過它,華為與合作伙伴的結合將更加緊密。
其次是網絡控制器,網絡控制器對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接口,一個是向下的API,一個是向上的API;谶@兩個接口,華為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可以做一系列的適配或者應用開發(fā),例如世紀互聯之前做的一些應用,或者在敏捷分支中演示的教學軟件等等。華為正在與合作伙伴一起將這兩個方向的接口變得越加“豐滿”。劉少偉透露,華為也會在敏捷園區(qū)層面做一些策略控制器。華為正在通過開放敏捷分支的API接口,攜手客戶以及合作伙伴,打造更完善的敏捷產業(yè)鏈。
會上,劉少偉還分享了華為SDN的獨特之處,華為在原有SDN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三點,即華為的SDN增強架構。
華為的SDN增強架構包括,第一,全可編程。第二,希望IT網絡能對質量進行感知,提供更好的質量、體驗,以及更好的業(yè)務部署體驗。第三,能夠平滑的演進。劉少偉表示,因為很多優(yōu)秀的技術,都是經歷很長時間才得到部署,所以過渡很重要。
最后劉少偉指出,華為敏捷網絡希望讓網絡能夠更敏捷的為業(yè)務服務,這是華為的目標,并將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他總結道,“如今華為已經將HNC打造成一個技術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臺,并借此打造一個敏捷網絡產業(yè)鏈。與眾多合作伙伴攜手創(chuàng)新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