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稱由于資本市場對小米“反應熱烈”,曾多次聲稱未來幾年內不會上市的小米正在商討加速上市進程。
雖然小米相關負責人否認了這一消息,稱小米壓根就沒有上市計劃。但是業(yè)界認為其言不由衷。
有投行人士說,“不上市,那些按450億美元估值進來的投資人是傻子嗎?不求回報?”一些媒體和投資者則認為,雷軍雖然一直信誓旦旦表態(tài)小米不缺錢不著急上市,但小米從保持自身的超高估值以及滿足早期投資者退出要求,小米需要著手布置赴美IPO。
小米當初說過5年不上市,如今ipo卻暗潮洶涌,這是為什么呢?
一,小米高估值的秘密
在2014年的第五輪的融資中,小米融資到11億美元,估值450億美元。估值已經是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這對一家成立沒有幾年的公司來說簡直就是奇跡,而這個奇跡的背后是卻是一個錯位造成的。
根據小米公司創(chuàng)始人雷軍對外公布的數據。2014年小米公司銷售6112萬臺手機,躋身世界智能手機三巨頭;銷售額743億,占海淀區(qū)GDP的14%;總計交稅80億元,從財務數據看,小米完全是一家手機公司。
而最近幾年,小米像阿里上市ipo前一樣瘋狂收購布局,打造了小米帝國。
雷軍說投資了20多家智能硬件公司,和美的合作布局智能家電,再加上自己的手機,平板,電視,盒子,路由器,硬件布局基本做全。
在云端,小米5000萬美元入股世紀互聯,解決了云的問題,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小米的服務。
在管道方面,小米在2014年11月獲得了虛擬運營商資格。雖然還沒開始放號,但是華為倡導的‘云管端’小米已經布局完成。
在媒體和內容方面,小米很早就投資了大量科技媒體,后來還投資了財經媒體”界面”,投資了迅雷,招募了新浪的總編輯陳彤,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實力。
在電商方面,小米已經靠手機成為國內巨頭之一,而且開始試水其他商品。
小米完全是按照bat這種互聯網巨頭來布局的。
互聯網巨頭的布局,手機行業(yè)的財報和流水,結果就是超高的估值,這種錯位是雷軍追求的,也是小米一直標榜自己是互聯網公司的原因。
二,小米能不能再等?
小米的高估值來自于目前的財報流水和體系的想象空間。只要這兩個方向能玩下去,小米的估值就會繼續(xù)上漲。
而到了2015年,小米遇到一些麻煩。首先我們看一下財報和流水的主要來源智能手機。
小米2014年銷量光鮮,但是分到每個季度來看,四季度卻比三季度出現了下滑,這是小米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環(huán)比下滑。同時,中國智能手機2014年的總體銷量也在大幅度減少,小米在中國遇到了天花板。
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小米在印度遇到愛立信的專利訴訟,而且糾纏不休。這很可能引發(fā)跟風訴訟,小米微薄的利潤交不起專利費。
小米看手機撐起來的財報和流水很可能在2015年遇到麻煩,至少無法大幅增長。估值潛力會有很大影響。
在布局體系方面,小米已經足夠豐富,但是這些布局要看到效益還需要很長時間。核武器最大的威力是在發(fā)射架上,有想象空間才有估值。如果體系遲遲沒有收益,對估值也不是好事。
所以,到了2015年小米已經沒有再等的理由,繼續(xù)拖5年,財報未必比今天更好,體系的想象空間反而會變小,等下去沒有意義,小米無須再等。
三,美國上市是正途
小米的資本布局和阿里類似,雙層布局保證管理層對企業(yè)的控制權。而這種架構的阿里在香港遇到了麻煩。
如果在大陸本土上市,麻煩的審批和資本的限制也不利于小米。
所以小米的ipo更可能在美國,小米在未來幾年不會有很大的估值提升,而早期的投資人需要回報,小米很可能是在等時機,等一個經濟,匯率,股市形式都好的時機。而ipo本身也很繁瑣需要時間,小米目前已經蓄勢待發(fā),“5年不上市”很可能只是一個2009年時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