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成本管理的策略
現代企業(yè)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對管理會計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譬如,一些公司通過重新設計企業(yè)流程(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對操作流程進行徹底的改革,對商業(yè)和生產流程重新設計,使得公司在成本、質量、服務及速度等領域得到提高。
還有一項在美國生產企業(yè)廣泛使用的適時制理念JIT(just-in-time),通過控制原材料和零部件到達工廠的世界已經產品完工的時間,來達到存貨量最少化。企業(yè)通過采用JIT的理念,大大減少了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花費的時間以及杜絕花費在不能增加產品價值作業(yè)中的時間。
另外,許多公司采用全面質量管理系統(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通過提高產品質量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這一章節(jié)里,我們并不期望對成本管理的方法做一個完整的討論,我們希望能夠給讀者一些相關的成本管理的理論,介紹這些理論在現代企業(yè)管理中的一些應用。通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更多的了解,并能夠關注企業(yè)成本管理的流程和實踐,使得管理者從中獲得有效的信息,幫助企業(yè)獲得最高的價值。
4.2.1 成本管理的原則
4.2.1.1 成本管理的目的
成本管理是利用財務會計資料,對各項成本實行系統管理、計算企業(yè)盈虧和評價財務狀況,從而對企業(yè)的經營活動起指導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有效的成本管理是降低企業(yè)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當銷售收入一定時,降低成本,控制無效的成本支出,可以增加企業(yè)盈利。
- 有效的成本管理,是指導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生產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預測決策等問題,無不和成本有關。例如產品的價格決策、投資決策、銷售決策等等,都需要以成本資料作為分析的基礎。
- 有效的成本管理,是改進企業(yè)經營管理,完善經濟責任的重要途徑。 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立成本控制中心,嚴格劃分經濟責任,并且建立獎懲制度,將各項成本指標層層分解,具體落實到各個部門、班組和個人,使每一個責任人對其在降低成本中所應承擔的責任、目標有明確的認識,樹立經濟核算的的觀點。
4.2.2 成本管理的活動
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把成本降到盡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識別和確定成本因素和浪費源。提及成本,人們很容易想到生產車間的機器、材料、人工等等,但是會忽視其他領域如開發(fā)、設計、服務、銷售等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控制。 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成本在企業(yè)總費用所占據的比例會逐漸減少,而與產品相關的開發(fā)設計、服務、銷售等活動產生的成本將不斷上升。 因此,采有全面成本控制的方法可以對企業(yè)的生產成本以及經營成本做全方位的計劃、控制、監(jiān)督和分析。
(2)成本管理應該與產品的功能及客戶的需要結合起來考慮。 企業(yè)的成本管理不只是財務人員的責任,而是一個需要市場、銷售、產品設計等各部門參與的一個重要決策過程。應用ECRS分析技術,如表4-4所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成本的特性和分類,在保持產品功能和效用的基礎上,持續(xù)降低成本,最終使成本降到盡可能低的水平。
表4-4 ECRS成本分析技術
4.2.3 成本管理的方法
傳統的成本管理科學,從最初的適用于大機器生產而誕生的標準成本法,隨著科學技術及其企業(yè)管理的發(fā)展,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 主要的成本控制方法如圖4-7所示。
圖4-7 集中主要的成本控制方法
4.2.4 成本管理與經營決策
一個準確的全面的財務分析,對于管理者的經營決策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提出了幾個經典的運用成本分析來支持經營決策的例子。在這些成本分析中,特別需要指出下面幾個重要的成本概念,因為它們在決策分析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當公司將已經擁有或已經有確定購買意向的資源,用于某一特定目的而喪失(未加利用)的最大的潛在利潤貢獻額;
。2)實支成本 (outlay cost) 是未來的現金支付額,實支成本包括材料和人工之類的項目;
。3)差量成本 (differential analysis)是指兩個備選方案總成本(或者總收益)的差額;
。4)增量分析(incremental analysis) 是一個現行的運營方案與一個提議的方案兩者之間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的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