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4G是中國移動的救命稻草。因為2G時代,中國移動是當之無愧的老大。3G時代,在高價值客戶上被聯(lián)通挖了墻角;在中低端客戶和政企客戶上,被中國電信通過融合捆綁營銷進攻,失分較多。4G上了,于是中國移動拼盡力氣,意圖挽回面子,再下一城,于是4G客戶破億了,中國移動對4G這根稻草似乎抓得更緊了。
市場的實質是要滿足客戶需求,在滿足客戶需求過程中獲取利潤。我們在4G營銷中,也是經歷了挫折和坎坷的。4G營銷本質,是對存量客戶的再經營。
最開始,換卡是基礎,批量換卡、大規(guī)模換卡、滿世界換卡、安全換卡等等手段,窮盡所有,就是為了將客戶的SIM卡換成4G網絡適配的4Gusim卡。
與此同時,或緊接著,是大規(guī)模的資費遷轉、流量套餐疊加,將客戶的資費批量轉化為流量型資費。
再來,4G終端運營是4G客戶發(fā)展的核心,資源、人員全面傾斜,主力進攻,全面實現(xiàn)4G終端銷售上量。
內容運營上,乏善可陳。
以上,即是四位一體,或者加上網絡五位一體。4G功能上,換卡是門檻或者資費是門檻,依據五位一體配置。于是,依據上述辦法,4G客戶發(fā)展月超千萬。4G客戶,肯定不是網絡上謠傳的換卡或換資費客戶,而是實際產生4G流量的客戶。
寫到這里,不經要問:我們發(fā)展4G的目的是什么?難道真的只是救命!
我認為中國移動發(fā)展4G是為了順應客戶流量需求,經營移動未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诖耍覀儗4G的認知,應該做一些調整。4G發(fā)展不能簡單地亂拳打死老虎。
既然是順應客戶流量需求、經營企業(yè)未來。我們應該清楚通信運營的基礎——網絡,而且是因時而變的網絡,大規(guī)模建站和優(yōu)化,廣度、深度、厚度都在不斷變化,網絡是決定客戶感知基礎要素。如果鐵塔公司介入,我們在今后網絡的優(yōu)勢如何保持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經營4G,我們還需要更迫切地認知我們的存量客戶,4G是一項工具,一項客戶有需求,我們通過此工具可以將客戶進行流量化改造的途徑。那一部分先,那一部分后;那一部分在那個時點、那個地點,能夠快速變化為流量客戶;那一部分變化為流量客戶可以得到更好的客戶感知、更多地消費同時具有良好的口碑。這是我們需要深入挖掘的問題。通信行業(yè),規(guī)模是第一位的。在既有客戶規(guī)模上進行存量客戶流量化改造,無異于要大象跳舞,因為要保證在一個經營周期內企業(yè)能夠產生足夠多的收入和利潤,來保證經營,同時又要想盡千方百計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滿足客戶需求。
首先,4G營銷認知應該回答好究竟是那一部分客戶是最迫切的——客戶有需求、我們最迫切。
再者,客戶轉化的驅動力是什么?從網絡的終端適配的角度,終端是4G能用的門檻,資費是4G好用的門檻。而資費直接決定主營業(yè)務收入和利潤的標準。因此,客戶轉化,可以分兩個思路——終端驅動型、資費驅動型。在弱勢掌控力市場,通過大規(guī)模資源投入,建立終端運營體系,通過終端優(yōu)勢驅動客戶群換機,在換機時完成四位一體,實現(xiàn)客戶轉化。在高競爭市場和終端開放型市場,通過資費的流量促銷,通過資費優(yōu)勢驅動客戶群換機,換資費解決好用。在同一個市場,二者互為AB角,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G風生水起之時,經營存量就是經營流量,經營4G就是經營口碑,通過4G和流量體現(xiàn),實現(xiàn)異網客戶倒流。
所謂的內容,本不必刺激。自智能手機起,我們獨自盯手機的時間,已經是一天中最多的時間,不同于2G時代溝通的那一頭需要有一個活生生的人。手機之下,千變萬化。
管理的維度,要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才能經營未來。
首先是管理指標,每項細分是為了均衡,均衡和度才是和的精髓,因此需要依據細分,制定指標,實現(xiàn)搭配和速度、效率的監(jiān)控,實現(xiàn)效益的評估和過程的優(yōu)化。
再者是執(zhí)行的效率,每一項都有觸點,每一次接觸都是機會。如何讓流程中的人反向驅動流程高效運轉,順應客戶的訴求是關鍵。而順應的本身,需要精細化的計算和不斷的試錯修改。
此外,現(xiàn)實與未來的接軌。一窩蜂、活動式、突擊,是以往的常態(tài),現(xiàn)在是以往的未來,我們都不希望未來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因此,當前當下時間內,要做什么、做到什么度、還有那些事要布局,是需要思考的,現(xiàn)實與未來接軌,才不會讓未來手忙腳亂。